大明帝国:修订间差异

来自希顶维基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建立内容为“{{国家声明}} 大明帝国是希顶世界线中的一个朝代。包括北明朝(1368年―1644年)和南明朝(1644年-1912年)。 == 起兵抗元 ==…”的新页面)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1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7行: 第7行: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br>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br>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江宁市|南京]]。<br>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江宁市|南京]]。<br>
1390年,明朝彻底灭亡所有蒙古国家。<br>
13998年朱元璋去世。<br>
1398年朱元璋去世。<br>
== 永乐殖民 ==
== 永乐殖民 ==


1405年开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海洋探索。舰队从[[江宁市|南京]]出发,目的是绘制全球航海图。<br>
1405年开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海洋探索。舰队从[[江宁市|南京]]出发,目的是绘制全球航海图。<br>
=== 环球航行 ===
1407年,到达非洲桑给巴尔(当时明朝已知的最远国家)后,决定继续南下。<br>
1407年,到达非洲桑给巴尔(当时明朝已知的最远国家)后,决定继续南下。<br>
1408年,到达“郑和角”。<br>
1408年,到达“郑和角”。<br>
1409年,抵达美洲通过郑和海峡。<br>
1409年,抵达美洲(以台湾的“阿美族”命名),通过美洲最南部的“第一郑和海峡。<br>
1410年,访问了印加帝国,进行了友好的贸易。<br>
1410年,访问了印加帝国,进行了友好的贸易。<br>
1412年,郑和舰队穿过太平洋,到达吕宋国。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郑和带领舰队离开。
1412年,郑和舰队穿过太平洋,到达吕宋国。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郑和带领舰队离开。<br>
1413年,郑和舰队回到[[江宁市|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图,并决定灭亡吕宋国;与印加帝国建立友好关系。
1413年,郑和舰队回到[[江宁市|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图,并决定灭亡吕宋国;与印加帝国建立友好关系。<br>
1415年,郑和率领军队灭亡吕宋,建立明属永乐殖民地。此后此殖民地不断扩大,最后包括了整个永乐群岛。<br>

=== 二访美洲 ===
1417年,郑和向东北方向再次出发,目的是绘制北部航海图。<br>
1418年,郑和发现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第二郑和海峡”。<br>
1420年,郑和与因纽特人友好贸易。<br>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平市|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br>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平市|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br>
1422年,郑和与玛雅人友好贸易。<br>
1423年,再次抵达印加帝国。代表明朝与之建立外交关系。<br>
1425年,跨过太平洋,返回[[北平市|北京]]。完成了太平洋航海图。<br>


== 明西争霸 ==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成为与西班牙帝国并列的强国。<br>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成为与西班牙帝国并列的强国。<br>
1521年,明朝在北美洲遇到了西班牙殖民者(弗朗机人)。<br>
1524年,在多次冲突后,明朝与西班牙在金山市签订协议,划定了势力范围边界:原印加、阿兹特克、玛雅地区属于西班牙帝国,后来演变为“拉丁美洲”;而金山半岛以北则属于明帝国。<br>
1527年,因纽特人等当地原住民成为明朝公民。大量明朝本土人来到金山地区淘金,史称“淘金热”。<br>
1533年,因倭寇问题,明朝灭亡日本国。<br>
1536年,西南土司到达极盛。<br>
1545年,朝鲜、琉球、台湾成为本土。<br>


== 北明灭亡 ==
== 北明灭亡 ==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br>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br>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br>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北明朝灭亡。<br>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北明朝灭亡。<br>


== 南明复兴 ==
== 南明复兴 ==
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大明覆灭,明后人建立南明政权。<br>
1647年,明后人朱由榔播迁武冈,廖晟和武冈翁仲碧散尽家财,鼎力相助。<br>
1650年,在廖晟和武冈翁仲碧的帮助下,朱由榔黄堡起兵反攻后金。<br>
1653年,南明北伐胜利,后金退守关外。<br>
1655年,国家政权稳固,迁都邵阳县,易名邵京。<br>
== 晚明衰败 ==
1800年,大明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思进取,与工业革命脱节。<br>
1840年,[[特拉列多王国]]发动鸦片战争,大明与[[特拉列多王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款白银3亿两。<br>
1900年,八国联军以扩大贸易为由强攻邵京,大明溃败,皇帝出逃。<br>
1905年,因日本扩张北海道地区,沙清和日本在明控制的华北地区爆发了日清战争,沙皇清国败于日本国,清国将原后金地区独立为“后金共和国”。<br>

== 辛亥革命 ==
1906年,国内局势混乱,湖南、广东、湖北、安徽、福建、察哈尔、热河、保定八省率先宣布独立。<br>
1911年,孙中山等爱国志士不忍见祖国分崩离析,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长沙。<br>
[[Category:希顶世界线亚洲国家]][[Category:已灭亡的希顶世界线国家]]

2021年11月1日 (一) 13:44的最新版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8 ―1644 )     (1644 -1912 )。

    

    (1368 ―16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4    ,    。
1368    ,    ,    
1390 ,            。
1398      。

    

14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08 ,  「   」。
14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0 ,       ,        。
14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8 ,            「      」。
1420 ,           。
1421        ,      。
1422 ,          。
1423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1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33 ,     ,       。
1536 ,        。
15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3 ,      ,      。
1655 ,      ,     ,    。

    

1800 ,   「    」  ,    ,       。
18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19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