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国家声明}}
{{国家声明}}
{{infobox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4]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5] ,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6] ,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7] ,首都 [8]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top-bcolor=#e60000
中国是希顶世界线中的一个国家,以[[邵京市]](邵阳)为首都。设定上与现实中的中国有较小差异。
|image=cn.jpg
|al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文名=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称=中国
|所属洲=亚洲
|首都=邵京
|主要城市=邵京、上海、广州、太原等
|国庆日=10月1日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家代码=CHN
|官方语言=汉语(通用普通话)
|货币=人民币(港元、澳门币、新台币)
|时区=东七区(邵京时间)
|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口数量=141178万(2020年)
|人口密度=148.35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汉族等56个民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国土面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水域率=2.8%
|GDP总计=1015986.2 亿元(2020年)
|人均GDP=72447元(2020年)
|国际电话区号=+86(港:+852,澳:+853,台:+886)
|国际域名缩写=.中国、.cn(港:.hk,澳:.mo,台:.tw)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香港、澳门靠左行驶)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是希顶世界线中的一个国家,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为国旗、宝庆门、齿轮和麦稻穗,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首都(对应湖南省邵阳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设定上与现实中的中国差异较小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世界遗产数量全球领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此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由于首都在[[邵京]]这一地理区位严重偏西的城市,故希顶世界线中的中国采用东七区的邵京时间(UTC +7:00),和现实中有所不同。





於 2021年11月16日 (二) 09:51 的修訂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
File:Cn.jp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文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外文名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簡稱 中國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邵京
主要城市 邵京、上海、廣州、太原等
國慶日 10月1日
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
國家代碼 CHN
官方語言 漢語(通用普通話)
貨幣 人民幣(港元、澳門幣、新台幣)
時區 東七區(邵京時間)
政治體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口數量 141178萬(2020年)
人口密度 148.35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漢族等56個民族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
國土面積 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水域率 2.8%
GDP總計 1015986.2 億元(2020年)
人均GDP 72447元(2020年)
國際電話區號 +86(港:+852,澳:+853,台:+886)
國際域名縮寫 .中國、.cn(港:.hk,澳:.mo,台:.tw)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香港、澳門靠左行駛)
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
國家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簡稱「中國」,是希頂世界線中的一個國家,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徽內容為國旗、寶慶門、齒輪和麥稻穗,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首都邵京(對應湖南省邵陽市),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設定上與現實中的中國差異較小。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着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世界遺產數量全球領先。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202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未標準化部分

地圖

希頂世界線中的中國行政區劃有所不同。版圖與現實中的中國相同。

希頂世界線中國地圖

歷史概述

十七世紀中葉李自成暴動已致國家治理和軍事實力下降,又遇1644年春大旱災,後金政權乘機占領了大明中北部部分領土,原首都北京城淪陷。南明國內數年間軍閥迭起,混亂不堪。其後南明軍隊重整旗鼓,重新進行軍隊組織,廖晟和武岡翁仲碧的幫助下,軍隊不斷發展。1650年秋,朱由榔黃堡起兵反攻後金,後金此時忙於對北方基層部署的重分配和戰略修整,未能意料南方南明軍隊入侵。南明軍隊已積極研製、鑄造大量新式火器,1650年10月,南明軍隊攻陷後金把持之北京,多場戰役幾獲全勝,後金被迫退守關外。後來後金聯合西伯利亞各民族反攻沙皇俄國,建立沙皇清國

原北京城已在多場戰爭中幾經摧毀,破敗不堪,紫禁城一片焦梁碳柱。由於北郊森林毀壞和小冰期影響,北京城一代氣候惡化,沙暴迭起。1655年,國家政權得到穩固,復稱大明,遷都邵陽縣,易名邵京。出於安撫萬民、發展生產之需,邵京宮殿較為簡陋,坐落於宇岳山麓,面朝資水,以承山川地貌,命名為朱禁城。

定都邵京後,國家試圖對經濟和生產力進行發展,以抵禦北方的沙皇清國勢力。一時間誕生了許多科學發現和科技發明。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紡紗機械。農業上發展了新的水稻品種,耕作用的犁具和水車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農業得到較大發展,一時間國家富戍,史稱千之治。

十八世紀前期,沙皇清國在邊境處不時騷擾,大明國內生產收到嚴重干擾,經濟每況日下。國內政局被大臣、宦官把持,皇帝幾乎失去實權。國內經濟和技術發展迅速減慢停滯。十八世紀中期,出於部分大臣的亂政,大量學者被迫害、處決,工業革命的苗頭被徹底扼殺。之後直到十九世紀西方科技傳入,大明的科技日益倒退,部分領域甚至弱於李自成暴動之前。大量被封存的技術成果也因為1833年秋的翰林院大火而徹底散失。

十九世紀中後期,西方加大對東亞的殖民政策,時令皇帝朱銍在群臣號召下決心對國內落後情況進行改變,時稱洋務運動。大幅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同時重拾昔日滅金後短暫科技發展的成果。朱銍試圖在國內從直隸省和東部港口城市開始,不斷發展教育,大量建設新式學堂,鼓勵百姓子女入學,以試圖開發民智;同時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企圖強化國力,挽救大明政權。但該運動不過二三十年便被廢止。其後大明國家日益收到西方控制,成為半殖民地國家。

二十世紀初,孫中山等愛國志士不忍見祖國分崩離析,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長沙。1912年,大明各省將政權轉移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華民國成立。在經歷了軍閥混戰和對日本國及其把持的偽滿洲國的反法西斯戰爭後,抗日戰爭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東北地區回歸。1949年,渡江戰役,為督戰解放南方,中央政府遷往長沙。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定都長沙。

歷史總表

1453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定都北京。
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大明覆滅,明後人建立南明政權。
1647年,明後人朱由榔播遷武岡,廖晟和武岡翁仲碧散盡家財,鼎力相助。
1650年,在廖晟和武岡翁仲碧的幫助下,朱由榔黃堡起兵反攻後金。
1653年,南明北伐勝利,後金退守關外。
1655年,國家政權穩固,改稱大明,遷都邵陽縣,易名邵京。
1709年,沙皇清國在邊疆發動小範圍進攻,國內經濟衰落
1800年,大明以「天朝上國」自居,不思進取,與工業革命脫節。
1840年,特拉列多王國發動鴉片戰爭,大明與特拉列多王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賠款白銀3億兩。
1900年,八國聯軍以擴大貿易為由強攻邵京,大明潰敗,皇帝出逃。
1904年,日清戰爭在東北地區爆發。後金共和國從沙皇清國獨立。
1906年,國內局勢混亂,湖南、廣東、湖北、安徽、福建、察哈爾、熱河、保定八省率先宣布獨立。
1911年,孫中山等愛國志士不忍見祖國分崩離析,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長沙。
1912年,大明各省將政權轉移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華民國成立。
1914年,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果實,復辟帝制。
1916年,討袁勝利,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7年,張勳復辟,但被鎮壓。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張作霖勝。
1924年,張作霖攻下滿洲共和國長春以南地區。
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攻至武漢。
1927年,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史稱「寧漢合流」。
1928年,張作霖拒絕將手中土地出讓給日本,被日本關東軍炸死。
1931年,九一八事變,14年抗日戰爭爆發。
1932年,日軍滅滿洲共和國,連同原張作霖勢力範圍,共同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
1937年,日軍在南京進行屠殺,死亡三十萬人。
1938年,台兒莊大捷。
1940年,百團大戰。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東北地區回歸。
1947年,解放區建立統一人民政府,定都北京。
1949年,渡江戰役,為督戰解放南方,中央政府遷往長沙。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定都長沙。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
1955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改造。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爆。
1967年,第一顆氫彈試爆。
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1978年,十一次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為發展南部經濟圈,遷都至較落後的邵京。

行政區劃

希頂世界線中的中國行政區劃沒有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直隸省太湖省(東直隸)是副國級省,其他省均為正常省級行政區劃。

省級行政區劃
省份名稱 省會 所屬副國級區劃
直隸省 邵京市
太湖省 上海市
廣中省 廣州市 南部
廣東省 深圳市 南部
廣西省 南寧市 南部
南海省 海口市 南部
三峽省 宜昌市 中部
湖北省 武漢市 中部
湖南省 枝江市 中部
鄱陽省 南昌市 中部
安徽省 合肥市 東部
福建省 福州市 東部
浙江省 杭州市 東部
江淮省 江寧市 東部
山東省 濟南市 北部
山西省 太原市 北部
河南省 鄭州市 北部
河北省 北平市 北部
遼東省 瀋陽市 東北
吉林省 長春市 東北
黑水省 會寧市 東北
遼西省 大沽市 東北
貴州省 貴陽市 西南
昆明省 昆明市 西南
川西省 成都市 西南
川東省 重慶市 西南
河渭省 西安市 西北
蒙兀省 歸綏市 西北
寧夏省 銀川市 西北
甘肅省 蘭州市 西北
回鶻省 迪化市 西部
安西省 焉耆市 西部
青海省 西寧市 西部
西藏省 拉薩市 西部
副國級行政區劃
區劃 駐地
直隸省 邵京市
太湖省 上海市
中部大區 枝江市
南部大區 廣州市
東部大區 江寧市
北部大區 北平市
東北大區 大沽市
西南大區 重慶市
西北大區 西安市
西部大區 西寧市

其他已有詞條的地級市: 香港市 直西市 桂林市 懷化市 婁底市 大庸市 蘇州市


地名對照表

希頂世界線中的中國城市與OTL世界線中的中國城市有一定對應關係。
總體上遵循南北顛倒、東西顛倒、大小顛倒的原則。


地名對照表
OTL世界線 希頂世界線
北京市 邵京市
拉薩市 上海市
呼和浩特市 廣州市
太原市 深圳市
台北市 海口市
石家莊市 武漢市
天津市 枝江市
成都市 杭州市
重慶市 江寧市
西安市 濟南市
深圳市 太原市
鄭州市 鄭州市
邵陽市 北平市
長沙市 大沽市
杭州市 成都市
南京市 重慶市
濟南市 西安市
上海市 拉薩市

Template:希頂世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