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希顶共和国」: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9行: 第9行:
|首都 =斯德哥尔摩
|首都 =斯德哥尔摩
|官方语言 = 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官方语言 = 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
|前身=[[file:北欧旗.png|30px|left]]挪威希顶
|前身=[[file:北欧旗.png|30px|left]]挪威-希顶共和
|国土面积=3,540,834平方千米
|国土面积=3,540,834平方千米
|人口=2878.57万
|人口=2878.57万
|主要城市=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主要城市=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国庆节=5月17日
|国庆节=5月17日
|国歌=《我们的国家》
|政体=共和制
|电话区号=+47
|电话区号=+47
|国际域名=.nh
|国际域名=.nh
第19行: 第21行:
}}
}}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简称“北希顶”(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意为“北方的希望之顶”,是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以及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联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希顶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接壤,属地还包括法罗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原属于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br>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简称“北希顶”(芬兰语:Pohjoinen Hedena),意为“北方的希望之顶”,是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以及东欧国家爱沙尼亚的联邦,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希顶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被称为“万岛之国”,领土与俄罗斯、拉脱维亚、德国接壤,属地还包括法罗群岛、格陵兰岛、以及原属于苏格兰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首都为斯德哥尔摩。<br>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北希顶也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北希顶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实行高福利社会制度,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灯纟火)人民的精神故乡。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顶的传统发达产业。
北希顶联邦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高度工业化国家,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北希顶也是欧洲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国。北希顶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实行高福利社会制度,是东亚国家(例如中国、灯{{拼||}})人民的精神故乡。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顶的传统发达产业。
==历史==
==历史==
===挪威王国希顶化===
===挪威王国希顶化===
1960年代希腊内战,大量来自[[希顶共和国]]的希顶人躲避战乱来到挪威。至1980年代,挪威已有47%人口为希顶裔。挪威王国于1984年将[[新希顶语|希顶语]]设为官方语言之一。而后大量希顶裔参加议会竞选,逐渐取得优势。1993年挪威王国更名为挪威-希顶共和国,并废除了帝制,形成了挪威人和希顶人共和的局面。
一群希腊人为躲避战乱跑到了挪威,最多时有接近一半的人口为希腊裔,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之一。
===芬兰共和国加入===
从2000年起,大量富裕的中国人和灯{{拼|纟|火}})人移民至芬兰,在人数上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汉语替代芬兰语成为芬兰第一大语言,并且在芬兰人的帮助下合并了同属乌拉尔民族的爱沙尼亚。此后,芬兰与挪威-希顶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于2004年合并为北希顶共和国。
===瑞典加入===
由于北大西洋公约的存在,北欧五国意识到要团结起来对抗俄罗斯,其中首先要求加入北希顶的是瑞典王国。2006年,瑞典废除帝制,加入北希顶联邦共和国。
===冰岛、丹麦加入===
2008年,丹麦王国废除帝制,连同其附属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加入北希顶。2009年,冰岛共和国加入北希顶,同时苏格兰出让同属日耳曼民族的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形成了北希顶联邦共和国的最终版图。
[[Category: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共和国]]
[[Category: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共和国]]

於 2021年7月31日 (六) 15:57 的修訂

本頁面介紹的是2021年希聯加盟共和國重組前的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加盟共和國。關於2021年希聯加盟共和國重組後的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加盟共和國,請見「北希頂共和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國旗
簡稱 北希頂
英語 the Republic of Northern Heden
成立時間 2005年6月1日
首都 斯德哥爾摩
官方語言 挪威語、瑞典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
前身
File:北歐旗.png
挪威-希頂共和國
國土面積 3,540,834平方千米
人口 2878.57萬
主要城市 斯德哥爾摩、奧斯陸、赫爾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國慶節 5月17日
國歌 《我們的國家》
政體 共和制
電話區號 +47
國際域名 .nh
參與國際組織
聯合國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芬蘭語: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簡稱「北希頂」(芬蘭語:Pohjoinen Hedena),意為「北方的希望之頂」,是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冰島、丹麥)以及東歐國家愛沙尼亞的聯邦,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希頂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俄羅斯、拉脫維亞、德國接壤,屬地還包括法羅群島、格陵蘭島、以及原屬於蘇格蘭的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首都為斯德哥爾摩。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高度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北希頂也是歐洲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國。北希頂還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實行高福利社會制度,是東亞國家(例如中國、燈)人民的精神故鄉。此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頂的傳統發達產業。

歷史

挪威王國希頂化

1960年代希臘內戰,大量來自希頂共和國的希頂人躲避戰亂來到挪威。至1980年代,挪威已有47%人口為希頂裔。挪威王國於1984年將希頂語設為官方語言之一。而後大量希頂裔參加議會競選,逐漸取得優勢。1993年挪威王國更名為挪威-希頂共和國,並廢除了帝制,形成了挪威人和希頂人共和的局面。

芬蘭共和國加入

從2000年起,大量富裕的中國人和燈)人移民至芬蘭,在人數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漢語替代芬蘭語成為芬蘭第一大語言,並且在芬蘭人的幫助下合併了同屬烏拉爾民族的愛沙尼亞。此後,芬蘭與挪威-希頂的聯繫日益密切,並於2004年合併為北希頂共和國。

瑞典加入

由於北大西洋公約的存在,北歐五國意識到要團結起來對抗俄羅斯,其中首先要求加入北希頂的是瑞典王國。2006年,瑞典廢除帝制,加入北希頂聯邦共和國。

冰島、丹麥加入

2008年,丹麥王國廢除帝制,連同其附屬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加入北希頂。2009年,冰島共和國加入北希頂,同時蘇格蘭出讓同屬日耳曼民族的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形成了北希頂聯邦共和國的最終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