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国家声明}}
{{国家声明}}
{{infobox
|中文名=苏联
|外文名=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
|简称=苏联(英:Soviet Union;俄: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所属洲=欧洲、亚洲
|首都=莫斯科
|主要城市=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基辅、明斯克、第比利斯、阿拉木图、莫斯科等
|国庆日=11月7日
|国歌=《国际歌》(1922~1944)<br>《牢不可破的联盟》(1944~1991)
|官方语言=俄语
|货币=卢布(SUR)
|政治体制=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
|人口数量=286,730,817(1991年估计)
|人口密度=12.8 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哈萨克人等
|国土面积=22402200 km²(1970年)
|水域率=0.27%
|GDP总计=7575.85 亿美元(1991年)
|人均GDP=3787 美元(1991年)
|国际电话区号=+7
|国际域名缩写=.su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国家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执政党=苏联共产党
|官方通讯社=塔斯社
|成立时间=1922年12月30日
|解体时间=1991年12月25日
|缔造者=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捷尔任斯基、布哈林等
|立法机构=苏联最高苏维埃及其主席团|国家结构=联邦制|加盟共和国=东斯拉夫和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外高加索、中亚|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时区=UTC+2~UTC+12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於 2022年1月2日 (日) 20:34 的修訂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中文名 蘇聯
外文名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
簡稱 蘇聯(英:Soviet Union;俄: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所屬洲 歐洲、亞洲
首都 莫斯科
主要城市 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基輔、明斯克、第比利斯、阿拉木圖、莫斯科等
國慶日 11月7日
國歌 《國際歌》(1922~1944)
《牢不可破的聯盟》(1944~1991)
官方語言 俄語
貨幣 盧布(SUR)
政治體制 蘇維埃制
國家領袖 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等
人口數量 286,730,817(1991年估計)
人口密度 12.8 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 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格魯吉亞人、哈薩克人等
國土面積 22402200 km²(1970年)
水域率 0.27%
GDP總計 7575.85 億美元(1991年)
人均GDP 3787 美元(1991年)
國際電話區號 +7
國際域名縮寫 .su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
國家格言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執政黨 蘇聯共產黨
官方通訊社 塔斯社
成立時間 1922年12月30日
解體時間 1991年12月25日
締造者 列寧、托洛茨基、斯大林、捷爾任斯基、布哈林等
立法機構 蘇聯最高蘇維埃及其主席團
國家結構 聯邦制
加盟共和國 東斯拉夫和摩爾多瓦、波羅的海、外高加索、中亞
指導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
時區 UTC+2~UTC+12
全稱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USSR))。是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並奉行社會主義制度,由蘇聯共產黨執政。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共領導人民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蘇聯於1941年捲入二戰,爆發衛國戰爭,於1945年4月30日占領柏林,同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蘇聯於1955年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誌冷戰格局完全形成。1980年代初期,經濟增長速度變慢,國力逐漸落後於美國。在1980年代末,戈爾巴喬夫進行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但失敗。1991年8月,蘇聯國內爆發八一九事件。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總統職務,並將權力移交給葉利欽,蘇聯解體。

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權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它的領土涵蓋東歐的大部分,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隔海相望。

蘇聯在20世紀世界舞台上發揮舉足輕重的重大作用。在科技領域,蘇聯航空航天與美國並駕齊驅,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導彈、 原子能、空間技術等尖端部門。軍事上,蘇聯常年保持很大的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並在全球多地有駐軍。在核力量方面與美國處於基本相同的水平。

另見

注釋

俄羅斯地區歷代政權
基輔羅斯 欽察汗國 莫斯科公國
沙皇俄國
沙皇清國
蘇維埃俄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俄羅斯聯邦
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建立縮圖錯誤:檔案的尺寸超過 12.5 MP
西社聯
加盟國包括
蘭杉木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奧雷利亞聯邦共和國
白令共和國北亞聯邦
879-1223 1223-1389 1147-1547 1547-1689 1689-1917 1917-1922 1922-1991 1991-2021 2021-2022.1 2022.2-2022.5 2022.5-
俄羅斯地區其他政權
民主共和國
山燈共和國
遠東民主共和國
白令共和國
1992- 1991- 1990-1993 1993-2022(轉正)

Template:希頂世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