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第一共和国」: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国家声明}}
{{国家声明}}
{{有待完善}}
{{Infobox
{{Infobox
|top-bcolor=#0088ff
|top-bcolor=#0088ff

於 2022年1月25日 (二) 20:52 的修訂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愛沙尼亞共和國
Eesti Vabariik

國旗
國徽
國歌 《愛沙尼亞的旗幟》
國家格言 自由,民主,獨立
國家象徵 矢車菊,家燕
簡稱 愛沙尼亞
首都/最大城市 塔林
官方語言 愛沙尼亞語
官方文字 愛沙尼亞語拉丁文字
主要民族 愛沙尼亞人
區域居民稱謂詞 愛沙尼亞人 ESTONIAN
國教
政體 自由民主制
法律體系 海洋法系
執政黨 愛沙尼亞自由民主黨等通過民主選舉輪流執政
政府 愛沙尼亞議會
領導人 康斯坦丁·帕斯
面積 4.52萬平方公里
水域率 4.56%
人口
貨幣 愛沙尼亞克朗(Kl)
時區 UTC+2
曆法 公曆
主要行駛方位 靠右行駛
前身 沙皇清國愛沙尼亞屬地

該政權於1918年建立,於1940年因二戰滅亡

政治

三民主義

以下言論均摘錄於康斯坦丁·帕斯的《我的三民主義》。
清王朝是一個由滿族貴族「宰制於上」的封建專制政權。他們發起了大滿族主義,不讓我們說自己的民族語言。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我們要儘可能驅逐境內的滿族人以凸顯愛沙尼亞的獨立性。這便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前提。
封建的社會政治制度剝奪了人權,我們要建立自由民主共和制政權。編寫憲法使民主主義的內容條理化、法典化。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國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請願、訴訟、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國民有納稅、服兵役等義務;共和國的主權屬於國民。為了防止「君主專制政體」的重演和個人專政,確保「主權在民」的實現,五權憲法為國家的指導法則。實現了五權憲法以後,國家用人行政都要照憲法去做,官廳為治事機關,職員(包括總統)乃是人民的公僕,本非特殊階級。在職一天,就是國民公僕,是為全國人民服務的。所有官員均要經過考試。這就是民主主義,民主主義是三民主義核心。
要通過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國民由貧困轉向富有,應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全國地價,土地屬於國有,這樣就能避免產生壟斷。這便是民生主義。民生主義是三民主義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