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修订间差异
第11行: | 第11行: | ||
1405年开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海洋探索。舰队从[[江宁市|南京]]出发,目的是绘制全球航海图。<br> | 1405年开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海洋探索。舰队从[[江宁市|南京]]出发,目的是绘制全球航海图。<br> | ||
=== 环球航行 === | |||
1407年,到达非洲桑给巴尔(当时明朝已知的最远国家)后,决定继续南下。<br> | 1407年,到达非洲桑给巴尔(当时明朝已知的最远国家)后,决定继续南下。<br> | ||
1408年,到达“郑和角”。<br> | 1408年,到达“郑和角”。<br> | ||
第18行: | 第19行: | ||
1413年,郑和舰队回到[[江宁市|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图,并决定灭亡吕宋国;与印加帝国建立友好关系。<br> | 1413年,郑和舰队回到[[江宁市|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图,并决定灭亡吕宋国;与印加帝国建立友好关系。<br> | ||
1415年,郑和率领军队灭亡吕宋,建立明属永乐殖民地。此后此殖民地不断扩大,最后包括了整个永乐群岛。<br> | 1415年,郑和率领军队灭亡吕宋,建立明属永乐殖民地。此后此殖民地不断扩大,最后包括了整个永乐群岛。<br> | ||
=== 二访美洲 == | |||
1417年,郑和向东北方向再次出发,目的是绘制北部航海图。<br> | 1417年,郑和向东北方向再次出发,目的是绘制北部航海图。<br> | ||
1418年,郑和发现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第二郑和海峡”。<br> | 1418年,郑和发现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第二郑和海峡”。<br> | ||
第25行: | 第28行: | ||
1423年,再次抵达印加帝国。代表明朝与之建立外交关系。<br> | 1423年,再次抵达印加帝国。代表明朝与之建立外交关系。<br> | ||
1425年,跨过太平洋,返回[[北平市|北京]]。完成了太平洋航海图。<br> | 1425年,跨过太平洋,返回[[北平市|北京]]。完成了太平洋航海图。<br> | ||
== 明西争霸 == | |||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成为与西班牙帝国并列的强国。<br> |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成为与西班牙帝国并列的强国。<br> | ||
2021年8月22日 (日) 13:48的版本
大明帝国是希顶世界线中的一个朝代。包括北明朝(1368年―1644年)和南明朝(1644年-1912年)。
起兵抗元
北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3年击败陈友谅,陈友谅残部从海上撤退至大洋洲,建立崇仁社会主义共和国。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13998年朱元璋去世。
永乐殖民
1405年开始,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始了海洋探索。舰队从南京出发,目的是绘制全球航海图。
环球航行
1407年,到达非洲桑给巴尔(当时明朝已知的最远国家)后,决定继续南下。
1408年,到达“郑和角”。
1409年,抵达美洲(以台湾的“阿美族”命名),通过美洲最南部的“第一郑和海峡。”
1410年,访问了印加帝国,进行了友好的贸易。
1412年,郑和舰队穿过太平洋,到达吕宋国。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郑和带领舰队离开。
1413年,郑和舰队回到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图,并决定灭亡吕宋国;与印加帝国建立友好关系。
1415年,郑和率领军队灭亡吕宋,建立明属永乐殖民地。此后此殖民地不断扩大,最后包括了整个永乐群岛。
= 二访美洲
1417年,郑和向东北方向再次出发,目的是绘制北部航海图。
1418年,郑和发现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第二郑和海峡”。
1420年,郑和与因纽特人友好贸易。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
1422年,郑和与玛雅人友好贸易。
1423年,再次抵达印加帝国。代表明朝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425年,跨过太平洋,返回北京。完成了太平洋航海图。
明西争霸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成为与西班牙帝国并列的强国。
北明灭亡
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北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