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清國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1年8月22日 (日) 14:24 由 Nu3khoci3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内容为“{{国家声明}} 沙皇清国是希顶世界线的一个国家,因二月革命灭亡。 == 满族起义 == 1644年,后金试图进攻南明,被击退后…”的新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沙皇清國是希頂世界線的一個國家,因二月革命滅亡。

滿族起義

1644年,後金試圖進攻南明,被擊退後退守關外,轉而向東北擴張。
1664年,跨過「第二鄭和海峽」,當地因紐特人臣服。
1685年,俄國與後金在雅克薩一帶發生戰爭,俄國因後勤原因潰敗。
1688年,後金舉全國之力反擊,西伯利亞各民族也加入反俄聯軍。
1689年,反俄聯軍攻占莫斯科,彼得一世退位。原後金國王康熙一世加冕為沙皇,建立沙皇清國

康熙改革

沙清雖然面積廣闊,其帝國的地位並不被歐洲承認。
康熙一世成為沙皇后,一開始他為了保護南方的國界而開始對抗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
為了繼續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康熙開始到歐洲尋找盟友並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拜訪了勃蘭登堡(普魯士)、荷蘭、英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等。
康熙是從改變生活習俗開始進行改革的。為了使清國人在外表上更像西歐人,他在回國後的第二天親手剪掉了前來覲見他的大貴族們的長鬍鬚,不久又宣布這是全國臣民應盡的義務.
康熙還廢除了清國長期以來使用的曆法,自1700年1月1日起改用歐洲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
康熙從西歐引進了許多文化成分,其中最突出的是發展清國的教育事業.他親自聘請幾名英國教授到清國辦學和執教,於1701年1月在莫斯科建立了清國歷史上第一所世俗學校——數學航海學校。
此後,康熙又創辦了許多學校。康熙一世認為金錢是進行戰爭的命脈。他從西歐回國後,立即按照英國的經驗進行了幣制改革,自1700年起開始在清國流通新幣。
他還巧立名目,在短短幾年內使各種捐稅成倍增加。北方戰爭開始後,清軍在1700年11月19日進行的納爾瓦戰役中一敗塗地。這迫使彼得加緊進行加強清國軍事實力方面的改革。

為了增加與西方交流的機會和尋找清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康熙在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並對當時歐洲最強國家之一的瑞典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清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
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康熙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軍隊。康熙一世加緊招募新兵,並且仿照西方國家的模式實行了義務兵役制。
康熙一世還在英國人的參與下開始籌建波羅的海艦隊;他不僅在國內造船,還多次指示駐英大使在英國買船。 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清國擊敗了瑞典。
17世紀90年代末,探險家約翰·帕特庫爾通過《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條約》成功將沙清,丹麥和薩克森結成聯盟,三國於是於1700年發動了清國北部戰役。
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清國從瑞典王國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 1712年後,沙皇康熙一世遷都至聖康熙堡(在一戰時該城改名為康熙格勒),以窺視歐洲大陸。
1721年,沙皇康熙一世改國號為沙清帝國,稱康熙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