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頂語音系 (文章)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1年1月20日 (三) 15:33 由 Honoka55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内容为“'''希顶语音系'''是unt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希顶学通讯》上。[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839825 原文链接>>] ==摘要== 本文展…”的新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希頂語音系是unt的一篇文章,發表在《希頂學通訊》上。原文鏈接>>

摘要

本文展示一名中年男性所講的希頂字母華語(下文簡稱希頂語)的音系,並且對希頂語語音的描寫提出與Raymond (2020)不同的意見。

輔音(音節首)

非唇化輔音
  齦 1 齦 2 軟齶
清塞音 /p/ /ts/ /t/ /tɕ/ /k/
送氣清塞音 /pʰ/ /tsʰ/ /tʰ/ /tɕʰ/ /kʰ/
鼻音 /m/ /nz/ /n/ /ɲ/ /ŋ/
清擦音 /f/ /s/ /ɕ/ /x/
近音 /ʋ/ /ɹ/ /j/  /j̈/
唇化輔音
       齦 1 齦 2 軟齶
清塞音  /tsʷ/ /tʷ/  /tɕʷ/ /kʷ/
送氣清塞音  /tsʷʰ/ /tʷʰ/  /tɕʷʰ/ /kʷʰ/
鼻音  /nzʷ/ /nʷ/  /ɲʷ/ /ŋʷ/
清擦音  /sʷ/  /ɕʷ/  /ɧ/
近音  /ɹʷ/  /ɥ/  /ɥ̈/

不送氣清塞音基本上都是清的,比普通話的更清脆一些。

送氣清塞音的送氣段時長比普通話短,但送氣段之後的元音開頭有時會有一小段弛聲(slack voice)。不僅如此,有時塞音段本身也比普通話的弱一些。這很像南昌話那種被趙元任描寫為 [b̥ʰ] 的「弱送氣音」(實際上是清輔音後跟弱送氣和/或弛聲)。

鼻音多實現為後塞鼻音(post-stopped nasal),即它們是口除阻(oral release)的,或說除阻時去鼻化(denasalize)了,這時 /m、nz、n、ɲ、ŋ/ 的發音是 [mb̆、nd͝z、nd̆、ɲd̆、ŋɡ̆]。/m/ 的後塞鼻音變體出現得不如其他幾個音多,而 /n/ 還可能實現為 [l̃d̆](但很少出現 [l] 或 [ld̆])。/nz/ 是一個擦音除阻的鼻音,可稱作「鼻塞擦音」(如同塞擦音是擦音除阻的口塞音),這個發音是黃雀飛的「個人專利」。特別地,/nz/ 還有一種結尾實現為嘖音(搭嘴音)的變體 [nǀ],儘管不算常見但令人印象深刻。

齦音第 1 列的調音部位比第 2 列靠前,但第 1 列比普通話 z、c、s 靠後一些,第 2 列也比普通話 t、d、n 靠後一些。第 2 列輔音在後接 /j、ɥ、i、y/ 時更靠後,是齦後音。/nz/ 和 /ɹ/ 的調音部位同 /ts、tsʰ、s/,是 [n̟z̟](包括變體 [n̟d̟͝z̟、n̟ǀ̠])和 [ɹ̟]。

/ɲ/ 的調音部位同 /tɕ、tɕʰ、ɕ/,是齦–齶鼻音 [ɲ̟](包括變體 [ɲ̟d̠̆ʲ])。/k、kʰ、ŋ、x/ 在後接 /j̈、ɥ̈、ʉ/ 時調音部位介於硬齶、軟齶之間,是軟齶前音 [k̟、k̟ʰ、ŋ̟、x̟];在其他情況下介於軟齶、小舌之間,是軟齶後音 [k̠、k̠ʰ、ŋ̠、x̠]——這一細微差別像極了早期中古漢語的見組(見:為什麼那麼多知乎音韻學家把見組中古擬為小舌音?)。/ɧ/ 差不多是 [ʃ͡x],並且帶有英語 /ʃ/ 的那種輕度唇化。/j、ɥ、j̈、ɥ̈/ 即 [i、ɨ、u、ʉ] 對應的半元音。

字母 4 在後接 E 以外的元音字母時不發音,構成如下對立:

  • 4am /amo/「匣」
  • ya /ja/「牙」
  • 4ia /j̈a/「夫」
  • yE /ji/「衣」
  • 4E /j̈i/「藝」

正因如此,本文必須承認 /j̈/ 為獨立的音位。/ɥ̈/ 儘管沒有對立,但與 /j̈/ 平行,也要獨立。這種 /j、ɥ/ 和 /j̈、ɥ̈/ 之間的細微差別像極了中古漢語的重紐。黃雀飛(私人通訊)一針見血地指出「4E 和 E 完全不一樣」。非母語者對這一細微差別必須格外注意,否則很容易把 /j̈、ɥ̈/ 錯聽或錯發成 /j、ɥ/。 其他的唇化輔音(即帶 ʷ 的那些)調音部位同對應的非唇化輔音,但圓唇程度沒有普通話那麼高。唇化輔音要視為獨立的唇化輔音音位,而不能是輔音加介音 /w/,理由如下:

  1. 唇化色彩和後接元音之間的過渡比普通話短
  2. /sʷ、ɕʷ/ 後的過渡音色不像 [u],而像 [ɹʷ、ɹ̠ʷ]
  3. 希頂字母設立了唇化輔音 5、v、F、7、B、c

這種「開合」和「洪細」相互獨立,而不是現代漢語那樣耦合成開合齊撮「四呼」,也像極了中古漢語的介音格局。

輔音(介音)

有 5 個:

  • /j/:下述情況以外的字母 i
  • /ɥ/:下述情況以外的唇化字母後的 i
  • /j̈/:非唇化軟齶字母後的 i。非唇化軟齶字母後接 ε 時也要插入這個介音,如 gε /kj̈i/
  • /ɥ̈/:唇化軟齶字母後的 i。唇化軟齶字母後接 E 時也要插入這個介音,如 BE /kʷɥ̈i/
  • /ɹ̠/:字母 w、f 後的 i(以上的介音字母 i 均不包含整體拼讀的 iA)

/j、ɥ/ 和 /j̈、ɥ̈/ 作介音時沒有對立,但因為它們在音節首有對立,而且在作介音時不會念成另一種,所以在介音處也應該用正確的輔音書寫。更一目了然的介音與拼寫對應關係見題圖。 /ɹ̠/ 是一個只能作介音的輔音,只出現在 /f、ʋ/ 後。/ɹ̠/ 是齦後近音(即調音部位同 [ʃ]),並且帶有英語 /ʃ/ 的那種輕度唇化,不過在這裡實際上是唇齒化。例如:

  • w2 /ʋæ̃/「萬」
  • f2 /fæ̃/「反」
  • wi2 /ʋɹ̠æ̃/「宛」
  • fi2j /fɹ̠æ̃tɕi/「鬟」

唇化輔音 /ɧ/ 也確實可以拆分為 /x/ 後接這個介音 /ɹ̠/,但因為唇化輔音要獨立,所以本文選取 /ɧ/ 和 /x/ 對應,而不是 /xɹ̠/。/ʋɹ̠、fɹ̠/ 在音系上也確實可以歸納為 /ʋj̈、fj̈/ 或 /ʋɥ̈、fɥ̈/,但 /ɹ̠/ 的發音比較特殊,所以本文將其視為獨立音位。

輔音(成音節)

要與音節首輔音相拼的有 /ʋ̩、ɹ̩、ɹ̠̍/ 3 個。/ʋ̩/ 是字母 w、f 後的 A 的發音,構成音節:

  • wA /ʋʋ̩/「烏」
  • fA /fʋ̩/「負」

/ɹ̩/ 是字母 z、D、H 、s、r 後的 E的發音,構成音節:

  • zE /tsɹ̩/「只」
  • DE /tsʰɹ̩/「也」
  • HE /nzɹ̩/「質」
  • sE /sɹ̩/「是」
  • rE /ɹɹ̩/「日」

/ɹ̩/ 還是字母 l、d、t 後的 1s 的發音,這時調音部位偏後,同齦音第 2 列的部位,構成音節:

  • d1s /tɹ̩/,用於希頂字母漢語(「太難,這裡不舉例子了」)
  • t1s /tʰɹ̩/,用於希頂字母漢語 t1t1s /tʰɨtʰɹ̩/「自私」
  • l1s /nɹ̩/,用於希頂字母漢語。這時 /l/ 實現為 [l] 或 [ld̆]

/ɹ̠̍/ 是字母 w、f 後的 iA 的發音,發音同介音 /ɹ̠/,構成音節:

  • wiA /ʋɹ̠̍/「五」
  • fiA /fɹ̠̍/「胡」

此外還有自成音節的兩個(見:希頂字母國際標音——特殊標音:零標音):

  • m /m̩/,用於希頂字母漢語 mmɵ /m̩mɐ̃/「媽媽;小牛呼喚母牛聲」
  • N /ŋ̍/,用於希頂字母邵陽話表否定,如 Nda /ŋ̍ta/「不大」

注意 d1s、t1s、l1s、m、N 音節不用於希頂語(希頂字母華語),下文不再討論。

元音

單元音 二合元音 鼻化元音
/a/ /æe/ /æ̃/
/ɐo/ /ɐ̃/
/e/ /eɪ/ /ẽɪ̃/
/o/ /əʊ/ /ə̃ʊ̃/
/i/
/u/
 /y、ʉ/
/ɯ、ɨ/

/a/ 是央元音 [ä],/e、o/ 是中元音 [e̞、o̞],/e/ 有偏後的自由變體 [ə]。/e/ 前有介音時,常與介音融為一體變成偏高的 [e],如 gie /kj̈e/「各」實現為 [k̟e];也可能把介音拉長,如 gie /kj̈e/ 實現為 [k̟ɨe̞]。它與 ge /ke/「歌」(實現為 [k̠e̞])的對立像極了早期中古漢語的三四等的區別。/o/ 在唇化輔音後會把唇化作用拉長,自己異化成不太圓唇的 [ɤ̹],如 Bo /kʷo/「畜」實現為 [kuɤ̹]。

/i、y、ɨ、ʉ、ɯ、u/ 都較松,介於高元音和半高元音之間。/u/ 在齦音後更松更前,是 [ʊ]。/ʉ、u/ 的圓唇程度不太高。字母組合 iA 在齦音和齶音後是 /y/,其餘(/f、ʋ/ 除外)是 /ʉ/。字母 1 在齦音後是 /ɨ/,其餘是 /ɯ/。/i、y/ 和 /ɨ、ʉ/ 沒有對立,但因為它們對應的半元音 /j、ɥ/ 和 /j̈、ɥ̈/ 有對立,而且不會念成另一種,所以也應作出區分。更一目了然的高元音與拼寫對應關係見題圖。

字母 A 單獨出現(前面無輔音字母)時發音是 /ɥy/,4A 才是 /u/。

二合元音都是前響二合元音(falling diphthong),第二部分常發不到位。/æe、ɐo/ 在快讀時會單化成 [ɛ、ɔ]。/eɪ/ 中的 /e/ 是中元音 [e̞]。/əʊ/ 中的 /ʊ/ 是縮唇的(compressed)。/eɪ、əʊ/ 前有介音時,有時會把介音拉長,同時 /e、ə/ 變高且不明顯,如 diV /tjeɪ/「店」有時接近 [tiĕɪ] 甚至 [tiɪ],di6 /tjəʊ/「豆」有時接近 [tiɘ̆ʊ] 甚至 [tiʊ]。

鼻化元音 /æ̃、ɐ̃/ 是真實的單元音,/ẽɪ̃、ə̃ʊ̃/ 是前響二合元音。/ẽɪ̃/ 中的 /ẽ/ 是中元音 [ẽ̞],/ɪ/ 的部分略微抬起舌尖,但不是 [ɹ̃]。/ə̃ʊ̃/ 中的 /ə̃/ 比中元音更高,幾乎不圓唇。/ẽɪ̃、ə̃ʊ̃/ 前有介音時,有時會把介音拉長且介音也鼻化,同時 /ẽ、ə̃/ 變高且不明顯,如 di8 /tjẽɪ̃/「訂」有時接近 [tĩɪ̃],di3 /tjə̃ʊ̃/「冬」有時接近 [tĩʊ̃]。語流中,/ẽɪ̃、ə̃ʊ̃/ 在後接塞音時,結尾可能被同化為同部位鼻音,如 8bia /ẽɪ̃pja/「拔」可能實現為 [ẽmpja]。

呼讀元音

呼讀元音指在單獨讀輔音(「呼讀」)時要在輔音後面加上的元音(或成音節輔音)。輔音加上呼讀元音形成的呼讀音在希頂學中稱作輔音字母的「標準發音」,簡稱「標音」。

部位 輔音 呼讀元音 呼讀音稱作
雙唇 /p、pʰ、m/ /o/ 標音
唇齒 /ʋ/ /o/ 標音
唇齒 /f/ /ʋ̩/ 標音
齦 1 全部 5 個 /ɹ̩/  近  標音
齦 2 全部 3 個 /e/  近  標音
軟齶 /k、kʰ、ŋ、x/ /e/  近  標音
/ 字母 4 /e/  近  標音
全部 5 個 /i/ 標音

/ʋ/ 作為唇齒音,呼讀元音本也該是 /ʋ̩/ ,但這樣就與字母 A單獨出現時的發音衝突了,因此改為以 /o/ 為呼讀元音,呼讀作 /ʋo/。

輔音字母加 i、u 的組合也存在呼讀音,呼讀元音就是它們拼 E、A 時的元音。5 個唇化齶聲母 /tɕʷ、tɕʷʰ、ɲʷ、ɕʷ、ɥ/ 的呼讀元音是 /y/,/ɧ/ 沒有呼讀音(因為 hu 的呼讀音是 /xu/),其他唇化聲母的呼讀元音是 /u/。其中,6 個獨立的唇化輔音字母的呼讀音稱作「含 u 標音」。所有輔音加介音組合的呼讀音都是 /i/。

音節結構

希頂語的每個音節由「輔音+介音+元音(或成音節輔音)」組成。介音可以不出現,輔音和介音可以同時不出現,但不能沒有輔音只有介音和元音。

元音在拼寫上也可以不出現,此時用輔音或介音的呼讀元音充當元音。詞中輔音的呼讀元音可以弱化,但幾乎不會脫落,不會像萬惡的北京話一樣出現「豆腐皮」發成 [toʊf˥˩pʰiəɻ]、「節目單」發成 [tɕjɛm˧˥tɐɻ˥] 的現象。詞尾輔音的呼讀元音則可以不讀,如 tof /tʰofʋ̩/「施」可讀成 [tʰof]。當下一詞以元音起始,詞尾輔音還可與之連讀,希頂學稱作「切讀」。本文將詞尾輔音分析為語流變體,不依此承認希頂語有閉音節,在音位轉寫中一律轉寫出呼讀元音(這樣引入了一個問題,即轉寫忽略了「該音節是呼讀音」這一超音段信息。但本文對此不作處理)。

所有音節的組合規則見題圖(即下圖)。可以認為,細、洪細、洪分別相當於中古漢語的四等、三等、一等,像極了中古漢語的韻圖(二等和捲舌音一樣是希頂語不允許的),據此可以得出結論:希頂語就是中古漢語!


注意字母 y 的呼讀音是 /ji/,但在實際文本中不接元音的 y 要讀作 /ʋæe/,以免與 yE、i 的發音衝突。

E、A 發音同 yE、yA,顯得音節 /ji、ɥy/ 的輔音是冗餘的,但考慮到它們和 4E、4A 的對立,仍然要將音節首分析為輔音。

輔音在後接圓唇元音 /o、u、y、ʉ/ 時都會唇化,即 do /to/「多」、dA /tu/「度」、diA /ty/「毋」、會實現為 [tʷo、tʷu、tʷy]。這給音位分析帶來了兩個困難:非唇化輔音和唇化輔音在 /u、y、ʉ/ 前沒有對立,那麼 [tʷu] 應當視為 /tu/ 還是 /tʷu/ 呢?/to、tʷo/ 會實現為 [tʷo、kuɤ̹],那麼能否把 [tʷo] 視為 /tʷo/ 而把 [uɤ̹] 視為一個單獨的二合元音呢?本文從簡,同時尊重希頂字母拼寫,規定圓唇元音前的圓唇輔音一律不寫 ⟨ʷ⟩。即,[tʷo、tʷu、tʷy] 處理為 /to、tu、ty/,視為非圓唇輔音;而 /tʷo/ 含有 ⟨ʷ⟩,正好暗示着其中的 /o/ 實際上是不太圓唇的 [ɤ̹]。/ɥ、ɥ̈、ɧ/ 因為本身不含有 ⟨ʷ⟩,所以是例外。

唇音字母後接 u 時,u 不發音。齦音第 1 列和齶音聲母接 i 時,i 不發音。例如 b8「本」和 bu8「秉」同音 /pẽɪ̃/,sa「殺」和 sia「卅」同音 /sa/。

語料標音

(漢字復文來自:試解讀《我的小小心願》)
wo de HxL HxL 53 Fyu2
我的小小心願
ʋo te nzɹ̩ɕɐonzɹ̩ɕɐo ŋʷə̃ʊ̃tuɥæ̃

tHa 53 FxT de xdi8 aho fHL mA,
痴心想的灯糹火字母,
tʰenza ŋʷə̃ʊ̃ tuɕɐ̃ te ɕitjẽɪ̃ axo fʋ̩nzɐo mu

mioE yu6H r8H n8H mi3 bY,
沒有人能明白。
mjoji ɥəʊnzɹ̩ ɹẽɪ̃nzɹ̩ ɲẽɪ̃nzɹ̩ mjə̃ʊ̃ pæe

w6 iv8 wo rA hieV isuV F61 mioE yu6H r8H 4i8V,
無論我如何說都沒有人信,
ʋəʊ jinʷẽɪ̃ ʋo ɹu xj̈eeɪ jisʷeɪ tʷəʊɯ mjoji ɥəʊnzɹ̩ ɹẽɪ̃nzɹ̩ j̈ẽɪ̃eɪ

zV h6 zE zLz FLH lBiY r8H de yuL2 ifL.
最後只遭到別人的笑話。
tseɪ xəʊ tsɹ̩ tsɐotsɹ̩ tʷɐonzɹ̩ nekʷɥ̈æe ɹẽɪ̃nzɹ̩ te ɥɐoæ̃ jifɐo.

wo s6H FLH de Eli8E FiaT,
我受到的冷眼,
ʋo səʊnzɹ̩ tʷɐonzɹ̩ te jinẽɪ̃ji tʷɥaɐ̃

53 lE de wV juo,
心裡的委屈,
ŋʷə̃ʊ̃ ni te ʋeɪ tɕʷo,

w6 kie zsA isuV,
無可述說,
ʋəʊ kʰj̈e tsɹ̩su jisʷeɪ,

zE n8H m6v m6v de 8ba tiaA rfT zY 53 vi8 7i2E HwY,
只能默默的把她放在心靈深處,
tsɹ̩ ɲẽɪ̃nzɹ̩ məʊnu məʊnu te ẽɪ̃pa tʰjaɥy ɹɹ̩fɐ̃ tsæe ŋʷə̃ʊ̃ nʷɥẽɪ̃ tʷʰɥæ̃ji nzɹ̩ʋæe,

irT HoH j2 Ym2 Ym2 de ExEE EtiL gi2 Ni3E.
讓時間慢慢的洗滌乾淨。
jiɹɐ̃ nzonzɹ̩ tɕæ̃ æemæ̃ æemæ̃ te jiɕiji jitʰjɐo kj̈æ̃ ŋj̈ẽɪ̃ji.

ju8 bA jV wo DE sE yAV r8H,
君不見我也是俗人,
tɕʷẽɪ̃ pu tɕeɪ ʋo tsʰɹ̩ sɹ̩ ɥyeɪ ɹẽɪ̃nzɹ̩,

DE xE TwT yu6H r8H di3Y,
也希望有人懂,
tsʰɹ̩ ɕi ɐ̃ʋɐ̃ ɥəʊnzɹ̩ ɹẽɪ̃nzɹ̩ tjə̃ʊ̃æe,

bi3 qeH yu6H r8H Hua Ha8,
並且有人支持,
pjə̃ʊ̃ tɕʰenzɹ̩ ɥəʊnzɹ̩ ɹẽɪ̃nzɹ̩ nzʷa nzaẽɪ̃,

yu6H r8H z2H yT8,
有人讚揚,
ɥəʊnzɹ̩ ɹẽɪ̃nzɹ̩ tsæ̃nzɹ̩ jɐ̃ẽɪ̃,

giea wo gaH fruT ja Eyu6,
給我鼓掌加油,
kj̈ea ʋo kanzɹ̩ fʋ̩ɹʷɐ̃ tɕaji ɥəʊ,

wo DY n8H yu6H lyu3 N6 ko qT de Fi6H xa qA.
我才能有勇氣堅強的走下去。
ʋo tsʰæe ɲẽɪ̃nzɹ̩ ɥəʊnzɹ̩ neɥə̃ʊ̃ ŋəʊ kʰo tɕʰɐ̃ te tʷɥəʊnzɹ̩ ɕa tɕʰy.

yfia miVH viY,
花美麗,
ʋæefɹ̠a mjeɪnzɹ̩ nʷɥæe,

DE yu6H 53r sTx,
也有欣賞,
tsʰɹ̩ ɥəʊnzɹ̩ ŋʷə̃ʊ̃ɹɹ̩ sɐ̃ɕi,(/sɐ̃ɕi/ 視頻中讀作 [sɐ̃ɕ])

DY n8H VnYH yfia do kY de gi8 ja xuo yuoH,
才能使花多開的更加鮮艷,
tsʰæe ɲẽɪ̃nzɹ̩ eɪɲæenzɹ̩ jifɹ̠a to kʰæe te kj̈ẽɪ̃ tɕa ɕʷo ɥonzɹ̩,

gi8 ja t1 4i8V.
更加自信。
kj̈ẽɪ̃ tɕa tʰɨ j̈ẽɪ̃eɪ.

附:希頂字母順序(略)

附:異體字母對照表(略)

參考文獻

  • Raymond. 揭秘「希頂語」
  • Raymond. 希頂語概覽
  • 黃雀飛. 雨心浪子的的自頻道. 優酷視頻
  • 黃雀飛. 希頂語詞表(Nyoeghau 整理)
  • Nyoeghau. 希頂翻譯器
  • Nyoeghau. Gentium Xdi8 初版発佈
  • 黃雀飛. 希頂字母表
  • 黃雀飛. 希頂字母漢語標音聲母的分類
  • 黃雀飛. 希頂字母國際音標(Xdi8 Aho goNo1 bi╖)
  • 黃雀飛. 希頂字母漢語拼音和北京漢語拼音對照表
  • 黃雀飛. 超級零聲母 4 和三母同音定律
  • 黃雀飛. 希頂字母國際拼音, 希頂字母國際拼音續
  • 黃雀飛. 希頂字母國際標音——特殊標音:零標音
  • 黃雀飛. 希頂字母的切讀形式
  • Kosmas. 試解讀《我的小小心願》. 希頂學通訊
  • Kosmas. 希頂語阿拉伯字母轉寫方案(草案)/希頂小兒經. 希頂學通訊
  • 窨井. 希頂藏文(ཤི་ཏི་ཨིཾ་ཕེའི་ཡི་ཀྀ་།)方案
  • 李蕙心, 徐雲揚. 國際音標應用實例:標準漢語(北京話)(unt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