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語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2年3月16日 (三) 00:33 由 Nu3khoci3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簡語是由中國民間造語者路易·羅莎創作的人造語言。是一種平衡的國際輔助語。

詳細介紹

以下內容來自作者的知乎文章《平衡即完美!這門語言大概最適合成為國際語》

到底存不存在完美的語言呢?以前我斷言過自然語言領域無法做這樣的討論,但是國際輔助語可以。因為,國際輔助語作為人造語言,有諸多語言設定方面的標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判斷:簡單、易學、自然、經濟、精確等等等等。但是,世事往往無法如人所願,各個標準都達到一百分的語言,我們至今沒能見着——並且永遠都不可能見着。

對輔助語不夠理解的人可能並不明白這一點,並且常常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語言就應該這樣或那樣,往往會過分強調輔助語的其中一種價值,比如精確——那不如去學邏輯語,又比如簡單易學——這個該右轉道本語。國際輔助語領域的最大一個難題就是充分的自然性,或者如德雷仁等國際語學學者所說的「國際性」。

在德雷仁等人看來,「國際性」意味着採用國際化的詞根,這是有明確的所指的:來自希臘語、拉丁語詞源並在當今的西方語言中廣泛流傳的單詞,比如英語的character一詞來自希臘語,在英語以外的多門大語種當中都能找到:

法語caractère

西語carácter

葡語caráter

德語Charakter

Esperanto、Interlingua等等語言就相當重視國際性(尤其是後者)。這樣做有很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跟現實中的大語種形成緊密的關聯,學習過英語、法語、西語等語言的人(尤其是母語者)能夠比較輕易地讀懂Interlingua等語言的文本,而學習這樣的國際輔助語,又能夠反過來鞏固在英語、法語、西語中相應詞彙的記憶。然而,Interlingua等語言大量引入單詞,導致語言的單詞量激增,而不考察詞源、詞義就直接引入單詞又導致對於歐洲以外的學習者來說這些單詞並不容易學習。所以一門好的國際語要在國際性和簡易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然而這樣的平衡並不容易找到。

Glosa和Lingua Franca Nova都在盡力地接近這樣的一個平衡點,然而仍然各有各的不足。數月之前我曾在專欄中向大家介紹過一門語言,後來有了較大程度的改進,目前已經基本達到這個完美的平衡點:完全沒有屈折變化,拼讀完全一致,發音簡單、優美,表達簡潔,句型簡單,最重要的是詞源經過嚴格的考察,與拉丁語能夠形成嚴密的對應,因而給人的觀感非常自然、舒適,同時又相當倚重派生和複合等構詞手段,使其基礎詞彙量被嚴格地控制,1000來個詞根足以達到世界語2500個詞根、英語5000到7000個單詞左右的表達能力。

這門語言就是Simplingua,其中文名為「簡語」,是一門由我創製、多人共同參與的人造語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其語法框架和基本詞彙已經完全穩定,表達能力也經過我們的驗證。當然,由於是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地方還不成熟:詞彙和表達方式的覆蓋面還不夠大,除語法書和詞典外的資料尚不夠充分,可以參考學習的作品也比較缺乏,因此迫切地希望對簡語有興趣的人一同來參與這個由中國人創製、中國人發展的優秀方案。

實際上,由中國人來創製、發展國際輔助語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即便這門方案所採用的詞彙幾乎完全來自於拉丁-羅曼語。為什麼呢?首先是中國人有很強的「複合意識」,即往往傾向於將兩個單詞直接相拼來構成新詞,而不是另外引入詞根,比如中國人會很容易想到pigmeat而不是pork(豬肉),就可以減少一個不必要的單詞。這樣,由中國人發展起來的國際語言也會更大量地採用複合詞,整個語言的詞彙量就會大幅下降,同時完全不損耗表達能力。不止是中國人和東亞人,包括歐美人也會同樣讚嘆並迅速理解這種詞彙(具體可參考世界語的一小部分構詞以及道本語的複合詞)。其次是中國人具備強烈的分析語意識和句法意識,可以輕易做到不通過形態變化來表達語法,而表達的句型可以嚴格地使用簡單的主謂賓句型,而不會像一部分歐洲人那樣喜歡用長句、套句,更不必提世界語、德語、拉丁語等語言的倒裝語序常常讓人摸不着頭腦,理解一句話可能需要好幾分鐘。而中國人的這種分析語和固定語序的意識就與簡語的簡單、易學的精神相當契合。

若是親愛的你已經躍躍欲試,歡迎來到我們目前的主要社群:QQ群554175665。簡語語法只需半天就能基本學會,兩天到一個星期就能達到中級水平,學起來毫不費力,所以無論你是對簡語有切實興趣還是喜歡了解國際語、有國際通用語夢想或者僅僅是受過英語的傷害,都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P.S.由於處於初期發展,其他各大平台仍在積極建設當中而尚未完善,敬請喜歡用微信等其他平台的朋友們諒解。)

下面我將具體介紹簡語的各個部分,來剖析下這門「世界上最簡易的實用語言」是如何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1)簡易又自然舒適的發音和拼讀

任何語言都繞不開發音關和拼讀關,而簡語在發音方面可以說是國際輔助語中最讓人舒服的語言了:音系規模小,音節結構簡單。

簡語採用24個拉丁字母(26字母除去K和Y),五元音a、e、i、o、u和輔音b、p、m、v、f、d、t、n、z、s、l、h、j、w均一字一音,其中j的發音與英語和漢語拼音當中的y /j/一致。r發音可選擇英式發音(齦後近音)或者外語中常有的大舌顫音,在元音之後則發音為中央元音/ə/,如ir /iə/,類似英語和德語的做法。英式r的發音極大地方便了諸多發不出大舌音的朋友。字母x表示一個二合發音/ks/,與諸多歐洲語言一致。

而字母C和G與諸多歐洲語言一樣有軟硬兩套發音:一般發硬音/k/和/g/,後方遇到字母e和i時則發軟音/tʃ/和/dʒ/,字母組合SC硬音為/sk/軟音發/ʃ/。之所以字母C和G會有軟硬之分,是因為大量採用羅曼詞源的簡語若與羅曼語一致,會更加方便發音,同時也方便學習者理解歐洲語言的軟硬音,具備充分的國際性(英語、法語、西語、葡語、意語的c和g遇到i、e時均有變音現象)。註:遇i、e想發硬音/k/和/g/時,使用字母組合qu-和gu-,如qui /ki/和gui /gi/;遇a、o、u想發/tʃ/和/ʃ/的音時則使用字母組合ch和sh。這種拼讀安排極大地提升了簡語的自然性和國際性,在保證拼讀絕對一致的同時也相當經濟:不需要增添額外的難以輸入的字母來表達tʃ、ʃ等發音。

注意,簡語的清塞音推薦送氣發音,因此與濁塞音形成清-濁和送氣-不送氣的雙重對立,對於中國人而言不用害怕像學習世界語、西語、俄語等語言時那樣分不清b、p、d、t、g、c。

20個輔音和5個元音的音系非常容易掌握,而簡語的音節結構也相當簡便:由於詞源基本完全採用拉丁-羅曼語的詞彙,一般來說複輔音較少(通常是pl、st等容易發音的輔音組合),單詞也基本上以元音結尾,便會出現大量一輔一元的音節結構,如luna(月亮)、bele(美麗)、vole(想要)、domo(家)等等,發音平穩、響亮,因此聽感要比世界語等語言要清晰、優美許多。

2)語法:沒有任何屈折變化,嚴格的主-謂-賓語序

簡語的一個重要的賣點就是分析語式的語法,沒有任何屈折變化,不再需要使用者為性、數、格、時、體、態、語氣等等亂七八糟的範疇將一個單詞顛來倒去:僅有的形態變化是複數在名詞後方加-s(其中輔音結尾的名詞加-es),如copa(一個杯子)→ copas(多個杯子)。

動詞要表達其進行的狀況(語言學稱為「體貌」),只需在動詞前方加助動詞ja(相當於漢語的「了」)、va(將要),動詞本身無需任何變化,eme(購買)始終是eme、stude(學習)始終是stude,如:

Mi ja eme un bon casa. 我買了一座好房子。

Mi va stude Simplingua. 我將要學習簡語。

形容詞、副詞等等都無需任何形態變化,簡語的單詞基本都是拿到手即可直接使用,想說「我愛學習語言」就直接把mi(我)、ama(愛)、stude(學習)、lingua(語言)等單詞直接拼在一起:Mi ama stude lingua! 相比於許多國際輔助語,簡語在語法的簡單化道路上走了相當大的一步,可以說差不多到了盡頭。

除了「基本沒有詞法」以外,簡語語法在句法上也幾乎到了極簡的地步:按照主語-謂語-賓語的順序將單詞直接擺上去即可完成,定語形容詞均放在名詞前方,簡語的句子不會有任何莫名其妙的倒裝,無論是表達還是理解均可以達到幾乎不過腦的程度。

Un bele nina lege un libro. 一個漂亮的女孩在讀書。

Nos ama loqui Simplingua! 我們喜歡講簡語!

3)詞彙:少量正統詞根 + 緊密的詞網 + 極其規律的派生 + 自由複合

簡語容易的地方除了發音和語法以外,還有詞彙:量少、正統、易記易用。

之所以敢於聲稱簡語的詞彙「正統」,是因為簡語嚴格地參考了拉丁語和諸羅曼語的詞源及其流變,制定了嚴格的引入規則,如拉丁語第二變格法的單詞在簡語中均變為-o尾,如mundus → mundo(世界)、aurum → auro(金),第三變格法的單詞在簡語中均變為其詞根加-e尾,如mons → monte(山)、tigris → tigre(老虎),不會像世界語等國際輔助語那樣隨便拿一個現代羅曼語、英語甚至德語單詞就充作自己的單詞。

這種對待詞源的嚴謹態度同樣投入到拉丁派生詞當中,在世界語裡premi、esprimi、impresi等單詞完全看不出來來自同樣的詞源:拉丁語pressare,而在簡語當中這種情況是要極力避免的,因而構建了嚴密的詞族:presa(按壓)、expresa(表達)、impresa(印象)。學習簡語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體會到創製者對每一個單詞都下足心思。

更多的例子還有:gresa(邁步)加上了前綴pro-(向前)形成progresa很容易就能理解為「進步」;jecta(扔)加上前綴re-(往回)形成rejecta亦不難聯想到「拒絕」。通過這樣的聯想機制,學習新詞會變得非常輕鬆。此外,這些詞都可以對應到英語當中發現progress和reject等詞,因此,學習了簡語之後,連英語都能順帶着進步,可謂一舉多得。

除了對詞根和自然派生詞的充分用心保證了單詞的正統和緊密以外,簡語大量的可用詞綴能夠讓使用者輕鬆地構造易用易理解的新詞,以mede(治療)一詞為例,可以輕鬆派生出mediste(醫生)、medetorio(醫院)、medelogia(醫學)等等單詞,而這些單詞在英語中分別是heal、cure、doctor、hospital、medicine,互相之間完全看不出聯繫。一個頂五個,這正是簡語能夠以千把個詞根達到英語五千到七千單詞的表達能力的原因。

同樣方便構詞的方式還有複合。簡語非常鼓勵低頻詞使用複合的方式來構詞:

gas(氣體)+ bola(球)→ gasbola(氣球)

foto(照片)+ libro(書)→ fotolibro(相冊)

foco(火)+ bosco(木)→ focobosco(柴)

lexi(單詞)+ libro(書)→ lexilibro(詞典)

在英語當中,除了firewood採用了同樣的方法構詞以外,balloon、album、dictionary等等單詞均可謂是全新的新詞,必須單獨記憶。簡語在複合構詞中的便利性,進一步拉開了簡語和英語、世界語等等語言的詞彙量差距。這就是為什麼學習簡語可以毫不費力的原因。


至此我們全面分析了簡語的發音與拼讀、語法、詞彙的三大部分,相信大家已經可以理解為什麼簡語是一門最優秀的國際語方案,即使它在每個方面確實達不到100分滿分(簡易性比不過toki pona、自然性比不過Interlingua、精確性比不過Lojban等等),但它各項都做到了別的語言不能同時做到的90分,使它成為集簡單、易學、自然、簡潔、精確、優美等諸多優點於一身的難以比擬的語言。

最後請讓我再一次邀請親愛的你加入我們,與我們共同將這門有着完美出身的語言,拉扯成為具備足夠的完整性和大量語料的完備語言!無論你是語言愛好者、國際語理想者還是苦學英語的學生,都歡迎加入QQ群554175665。同時,本文亦歡迎大家自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