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希頂共和國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1年7月31日 (六) 16:01 由 Haruka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冰岛、丹麦加入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頁面介紹的是2021年希聯加盟共和國重組前的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加盟共和國。關於2021年希聯加盟共和國重組後的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加盟共和國,請見「北希頂共和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國旗
簡稱 北希頂
英語 the Republic of Northern Heden
成立時間 2005年6月1日
首都 斯德哥爾摩
官方語言 挪威語、瑞典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
前身
File:北歐旗.png
挪威-希頂共和國
國土面積 3,540,834平方千米
人口 2878.57萬
主要城市 斯德哥爾摩、奧斯陸、赫爾辛基、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塔林
國慶節 5月17日
國歌 《我們的國家》
政體 共和制
電話區號 +47
國際域名 .nh
參與國際組織
聯合國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芬蘭語:Pohjoinen Hedena Liittotasavalta),簡稱「北希頂」(芬蘭語:Pohjoinen Hedena),意為「北方的希望之頂」,是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冰島、丹麥)以及東歐國家愛沙尼亞的聯邦,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希頂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俄羅斯、拉脫維亞、德國接壤,屬地還包括法羅群島、格陵蘭島、以及原屬於蘇格蘭的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首都為斯德哥爾摩。
北希頂聯邦共和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高度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北希頂也是歐洲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出口國。北希頂還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實行高福利社會制度,是東亞國家(例如中國、燈)人民的精神故鄉。此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木材加工也是北希頂的傳統發達產業。

歷史

挪威王國希頂化

1960年代希臘內戰,大量來自希頂共和國的希頂人躲避戰亂來到挪威。至1980年代,挪威已有47%人口為希頂裔。挪威王國於1984年將希頂語設為官方語言之一。而後大量希頂裔參加議會競選,逐漸取得優勢。1993年挪威王國更名為挪威-希頂共和國,並廢除了帝制,形成了挪威人和希頂人共和的局面。

芬蘭共和國加入

從2000年起,大量富裕的中國人和燈)人移民至芬蘭,在人數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漢語替代芬蘭語成為芬蘭第一大語言,並且在芬蘭人的幫助下合併了同屬烏拉爾民族的愛沙尼亞。此後,芬蘭與挪威-希頂的聯繫日益密切,並於2004年合併為北希頂共和國。

瑞典加入

由於北大西洋公約的存在,北歐五國意識到要團結起來對抗俄羅斯,其中首先要求加入北希頂的是瑞典王國。2006年,瑞典廢除帝制,加入北希頂聯邦共和國。

冰島、丹麥加入

2008年,丹麥王國廢除帝制,連同其附屬法羅群島、格陵蘭島加入北希頂。2009年,冰島共和國加入北希頂,同時蘇格蘭出讓同屬日耳曼民族的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形成了北希頂聯邦共和國的最終版圖。

政治

政體

北希頂的政體是內閣制,由於芬蘭的歷史基礎是斯堪的納維亞自耕式農場主社會,芬蘭是北歐國家中唯一在此基礎上建立共和國體制的國家,並且芬蘭的總統要比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國王或君主有更強的政治影響力,所以北希頂聯邦共和國繼續採用芬蘭的共和體制,挪威、瑞典、丹麥的三名國王或君主仍然作為國家象徵。
北希頂實行共和制和「議會代表」民主體制,議會依照比例代表制原則以直接選舉方式產生,人民擁有政治權力並通過議會來行使。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採取一院制,由200名議員組成,每4年改選一次。
國會內包括一個議院及其200位議員。議員以四年為一任,經過直選及比例投票制選出。共和國總統每六年選舉一次,北希頂聯邦共和國是歐盟成員國。

憲法

2004年7月17日頒布生效。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六年選舉一次。2008年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

議會

北希頂的政治體制以議會為主的君主立憲制度,是一院制議會,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監督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