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1年8月22日 (日) 13:38 由 Nu3khoci3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建立内容为“{{国家声明}} 大明帝国是希顶世界线中的一个朝代。包括北明朝(1368年―1644年)和南明朝(1644年-1912年)。 == 起兵抗元 ==…”的新页面)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大明帝國是希頂世界線中的一個朝代。包括北明朝(1368年―1644年)和南明朝(1644年-1912年)。

起兵抗元

北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3年擊敗陳友諒,陳友諒殘部從海上撤退至大洋洲,建立崇仁社會主義共和國。 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
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
13998年朱元璋去世。

永樂殖民

1405年開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海洋探索。艦隊從南京出發,目的是繪製全球航海圖。
1407年,到達非洲桑給巴爾(當時明朝已知的最遠國家)後,決定繼續南下。
1408年,到達「鄭和角」。
1409年,抵達南美洲,通過鄭和海峽。
1410年,訪問了印加帝國,進行了友好的貿易。
1412年,鄭和艦隊穿過太平洋,到達呂宋國。與當地居民發生矛盾,鄭和帶領艦隊離開。 1413年,鄭和艦隊回到南京。展示了已知的地圖,並決定滅亡呂宋國;與印加帝國建立友好關係。 1421年朱棣遷都至北京,以南京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成為與西班牙帝國並列的強國。

北明滅亡

1449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
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北明朝滅亡。

南明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