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清國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1年8月23日 (一) 19:25 由 Haruka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沙皇清國

沙皇清國國旗——三色龍旗
中文名稱 沙皇清國
英文名稱 The Tsar Tsing Empire
建立時間 1689年
滅亡時間 1917年
首都 聖康熙堡(康熙格勒)
國歌 《鞏金甌》
語言 漢語、滿語、俄語
國土面積 1900-2271平方千米
主要城市 康熙格勒、莫斯科、伏爾加格勒、新西伯利亞、雅庫茨克、海參崴

沙皇清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由於希頂世界線中後金被南明擊敗,東北地區女真人拒絕被沙俄殖民,選擇不斷西進並奪取了沙俄政權。

國號

1605年努爾哈赤第一次稱「建州國」,也第一次稱「國王」;次年進號「昆都侖汗」(恭敬汗)。
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亦稱為大清國。
關於「大清」的含義,有諸種猜測:其一,從文義上釋「清」為「掃清廓清」之義。其二,清,青也。青為北方信奉薩滿教諸族所崇尚,滿洲也是篤信薩滿的,故取「大清」為號。也有以「五德說」的觀點,明朝為火德,清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東北少數民族研究院的鮑明認為「大清」 國號實源自滿語中的蒙古語借詞「代青」(daicing)。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即「至高無上之國」)或「善戰之國」。清史學者刁書仁認為,「清」與「金」字為轉音,實際上是以漢字的發音為基礎,改換一個發音相似的漢字。

歷史

開基立業

傳說滿洲起源於長白山之東北的布庫里山下。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按地域分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清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兒時為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1433年,因部族衝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1442年,明廷增設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南移後,建州女真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
1583年,明軍襲擊古勒寨阿台駐地,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皆遭誤殺。努爾哈赤以祖、父十三副遺甲起兵,相繼兼併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女真,統一女真各部。還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制起來,在貴族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建元天命,國號金,史稱後金。1618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誓師伐明。1619年,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取勝,後連下開原、鐵嶺。
1621年,努爾哈赤攻占瀋陽、遼陽,幾年間席捲遼東七十餘城。1622年,奪取遼西重鎮廣寧。1625年春,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從此瀋陽成為後金的統治中心。不過,努爾哈赤在1626年的寧遠之戰中被明軍的大炮打成重傷,不久逝世。女真各部決定暫停攻勢,向北部發展,鞏固基業之後再度伐明。

建立大清

努爾哈赤死後,第八子皇太極繼位,聯合蒙古各部,勢力不斷擴大。對內,皇太極停築城,禁擾民,各耕其田,釋放莊丁為民。大大緩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對外,皇太極看準了林丹汗是他統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礙,因此,一方面努力爭取科爾沁等部貝勒與金聯合,對付林丹汗的襲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屬下人員,另一方面積極準備大舉進攻。皇太極又興兵攻朝鮮。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岳托、濟爾哈朗等六位貝勒,統兵三萬進攻朝鮮。金兵進展迅速,連下城池,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就占領了大半個朝鮮,入據舊都平壤,迫使朝鮮國王李倧簽訂了城下之盟。
1635年,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5月,皇太極稱帝且改國號「金」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尊為「寬溫仁聖皇帝」。1637年,朝鮮正式臣服清朝。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1642年,洪承疇在松山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松錦之戰標誌着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在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極病死,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

沙俄來犯

俄羅斯地區歷代政權
基輔羅斯 欽察汗國 莫斯科公國 沙皇俄國
沙皇清國
蘇維埃俄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俄羅斯聯邦
泛希頂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879-1223 1223-1389 1147-1547 1547-1689 1689-1917 1917-1922 1922-1991 1991-202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