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頂語音系
希頂語音系即希頂語的音系,由黃雀飛設計,希頂社區整理。一部分與希頂語發音相近的希頂方言的音系也可一起稱為希頂語音系。本頁面同時從音位形式和音素形式兩個層面呈現希頂語音系,音位形式用 / / 標記,音素形式的寬式標音用 [ ] 標記,音素形式的嚴式標音用 ⟦ ⟧ 標記,正字法直接寫希頂字母不加標記。本頁面不過多涉及嚴式標音和正字法,更多的嚴式標音可參考 unt 的同名文章《希頂語音系》,正字法請見希頂語拼讀規則。
音節結構
希頂語的音節分為主音節和呼讀音節。
主音節
主音節是由字母拼讀而成的音節,音節結構為 C(G)V。其中,C 為一般輔音,充當聲母(initial);G 為半元音輔音,即舌面滑音(glide),充當介音(medial),可以不出現;V 為元音,充當韻基(rime)。
呼讀音節
呼讀音節是由部首呼讀而成的音節,部首不參與字母拼讀,例如 不按字母拼讀成 [ɣo tɕʰweɪ],而是讀 [ɣjeɣoˈtɕʰweɪ](忽略呼讀音節的弱化則等同於 [ɣje ɣo tɕʰweɪ])。呼讀音節的結構為 (C)V,除了一些為了避免重合衝突(如「三母同音」)而經過人為調整的情況外,其構成如下:
字母類型 | 呼讀音節的 C | 呼讀音節的 V |
---|---|---|
聲母字母 | 聲母輔音自身 | 與輔音音色相近的元音(稱作呼讀元音) |
介音字母 | 與介音音色相近的聲母輔音 | 與介音音色相近的元音 |
元音字母 | 零聲母,或認為是 /ɣ/ | 元音自身 |
各字母具體對應的呼讀音節請見希頂語拼讀規則#呼讀音節。
與主音節相比,呼讀音節常常較短較弱,尤其是位於主音節之後時。在標音時,一個詞(字)內主音節和呼讀音節的差異可在主音節前加重音符號 /ˈ◌/ 表明,例如 [ɣjeɣoˈtɕʰweɪ],也可以不標。另一個選擇是給呼讀音節的元音加短音符號 /◌̆/,但加在鼻化元音上顯得臃腫,所以不推薦。此外,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把這一差異實現為音高差異(音高重音)。
聲母字母的呼讀音節的元音常會弱化或清化,唇齒音 、 /f、ʋ/、舌葉齦音 、、、、 /ts、tsʰ、s、ɹ、n̻/ 和齶音 、、、、 [tɕ、tɕʰ、ɕ、j、ɲ] 後的呼讀元音甚至可以完全脫落。因此,呼讀元音在標音中也可以酌情省略。
輔音
輔音音位可以分為充當聲母的和充當介音的兩部分。二者在音位上沒有交集。
聲母
基本希頂語有 18 個充當聲母的輔音音位,形成 23 個音素(部分對應多個希頂字母,見希頂語拼讀規則#聲母):
唇 | 舌尖齦 | 舌葉齦 | 齶 | 軟齶 | |
---|---|---|---|---|---|
不送氣塞音 | /p/ | /t/ | /ts/ | [tɕ] | /k/ |
送氣塞音 | /pʰ/ | /tʰ/ | /tsʰ/ | [tɕʰ] | /kʰ/ |
清擦音 | /f/ | /s/ | [ɕ] | /x/ | |
近音 | /ʋ/ | /ɹ/ | [j] | /ɣ/ | |
鼻音 | /m/ | /n/ | /n̻/ | [ɲ] | /ŋ/ |
調音部位:
- /p、pʰ、m/ 是雙唇音,/f、ʋ/ 是唇齒音。
- 舌葉齦音 /ts、tsʰ、s、ɹ、n̻/ 被動調音部位是齦,比普通話的 z、c、s(被動調音部位在齒、齦之間)靠後。其中,/n̻/ 和後接元音之間常有一個舌葉齦部的過渡音以凸顯其部位特徵,即 ⟦nz̆~nɹ̆⟧,因此也可標作 /nz/。
- /ts、tsʰ、s、ɹ、n̻/ 與介音 /j/ 組合後齶化為 [tɕ、tɕʰ、ɕ、j、ɲ],習慣上將它們視為 5 個新的聲母輔音音素,故列入上表。其中,[tɕ、tɕʰ、ɕ] 是齦–齶音,[j] 是硬齶音(與介音 /j/ 相同),[ɲ] 也是齦–齶音 ⟦ɲ̟⟧。
- 軟齶音 /k、kʰ、x、ɣ、ŋ/ 後接 /j/(包括後接 [ɥ、i、y])時為軟齶前音 ⟦k̟、k̟ʰ、x̟、ɣ̟、ŋ̟⟧;後接其他音時 /k、kʰ、x、ŋ/ 為軟齶後音 ⟦k̠、k̠ʰ、x̠、ŋ̠⟧,/ɣ/ 則脫落,但在一些使用者口中也可以不脫落。/ɣ/ 接非前高元音時的脫落可以理解為 ⟦ɣ̠⟧ 總是變成和這個元音同部位,於是和元音沒有區別了。
調音方法:
- 塞音包括爆發音和塞擦音。不送氣塞音通常較清脆,送氣塞音通常為弱送氣,且塞音部分有時較弱。以普通話為參照,希頂語的不送氣塞音接近於普通話送氣塞音去掉送氣,希頂語送氣塞音接近於普通話不送氣塞音加上弱送氣。
- /ɣ/ 這裡是軟齶近音 /ɣ̞/ 的簡寫。這一軟齶近音不宜標作 /ɰ/,因為 /ɰ/ 已經被指定為不圓唇音(跟指定為圓唇音的 /w/ 相對),而 - 中的 是圓唇的,將 - 標作 /ɰɥ-/ 就不太合適。/ɣ/ 則是是否圓唇未定的,兼適用於 - 和 - 中的 。
- 近音 [ʋ、ɹ、j、ɣ] 有時偏緊,接近濁擦音 ⟦v、z、ʝ、ɣ⟧。
- 鼻音 [m、n、n̻、ɲ、ŋ] 常有或重或輕的口除阻(oral release),即 ⟦mb̆、nd̆、nd͝z、ɲd͝ʑ、ŋɡ̆⟧。特別地,/n/ 的鼻音段可以實現為邊音 ⟦l⟧ 或鼻化邊音 ⟦l̃⟧。/n̻/ 如上所述,在不口除阻時也常為延遲除阻(delayed release)的 ⟦nz̆~nɹ̆⟧。
介音
基本希頂語有 2 個充當介音的輔音音位,形成 3 個音素:
前 | 非前 | |
---|---|---|
不圓唇 | /j/ | |
圓唇 | [ɥ] | /w/ |
- /w/ 為圓唇的雙唇近音,不帶有軟齶動作,不是雙唇–軟齶近音。
- /jw/(與 /wj/ 等價)實現為 [ɥ]。
- 舌葉齦音(/ts/ 組)後的 /j/ 與聲母融合(使之齶化)而自身消失,如 、 /tsja、tsjwa/ 實現為 [tɕa、tɕwa]。另一種習慣是仍將其標為 [tɕja、tɕɥa]。注意 [tɕwa] 中的 [w] 同樣只是圓唇,不帶有軟齶動作。
- 唇齒音 /w、f/ 後的 /j/ 是齶化唇齒近音 ⟦ʋʲ⟧。
- 軟齶音(/k/ 組)後的 [j、ɥ] 為央化的 ⟦j̈、ɥ̈⟧。
元音
基本希頂語有 13 個元音音位,形成 15 或 17 個音素:
單元音 | 二合元音 | 鼻化元音 | ||||||
---|---|---|---|---|---|---|---|---|
高 | [i] | [y] | /ɯ/ | /u/ | (ĩ) | (ũ) | ||
中 | /e/ | /o/ | /eɪ/ | /əʊ/ | /ẽ/ | /õ/ | ||
低 | /a/ | /æɪ/ | /ɑʊ/ | /æ̃/ | /ɑ̃/ |
高元音:
- /jɯ、ju/ 實現為 [i、y]。
- /jwɯ/ 實現為 [wi],這裡的 [w] 仍然只是圓唇,不帶有軟齶動作,所以另一種習慣是將其標為 [ɥi]。
- /wɯ/ 和 /wu/ 不存在,因為它們就算存在也會實現為 [u],與 /u/ 無別,不需要多此一舉。同理,/jwu/ 也與 /ju/ 無別。
- /ɯ/ 介於 ⟦ɨ、ɯ、ə⟧ 三者之間。雙唇音 /p、pʰ、m/ 後的 /ɯ/ 有一點圓唇,接近 ⟦ɵ⟧,但很多使用者和方言中無此特徵。
- 舌葉齦音(/ts/ 組)後的 /ɯ/ 可以實現為成音節齦近音 ⟦ɹ̩⟧。特別地,舌尖齦音(/t/ 組)後的 /ɯsɯ/(/sɯ/ 為一個呼讀音節)也可以實現為 ⟦ɹ̩⟧,如 /tʰɯsɯ/ 可以實現為 ⟦tʰɹ̩⟧ 或 ⟦tʰɨsɹ̩⟧,前者的 ⟦ɹ̩⟧ 可視為 ⟦ɨsɹ̩⟧ 的縮合。
- 唇齒音 /f、ʋ/ 後的 /u/ 實現為成音節唇齒近音 ⟦ʋ̩⟧,/ju/ 實現為成音節齶化唇齒近音 ⟦ʋ̩ʲ⟧。
非高單元音:
- /e、o/ 是中元音 ⟦e̞、o̞⟧。
- /e/ 有時偏後,為 ⟦ə⟧,尤其是在軟齶音(/k/ 組)後的 /je、ɥe/ 中經常隨介音一同央化。
- /a/ 是央元音 ⟦ä⟧。
二合元音:
- /eɪ/ 中的 /e/ 也是中元音 ⟦e̞⟧。
- /əʊ/ 中的 /ə/ 略帶圓唇,/ʊ/ 偏前接近 ⟦ʉ̞⟧ 且不太圓唇。也有習慣把它標為 /oʊ/,但必須注意它的開頭很不圓唇。
- 低的二合元音 /æɪ、ɑʊ/ 往往動程較小,僅實現到 ⟦æe、ɑo⟧ 或更不飽滿,在語速快時甚至可單化成 ⟦ɛ、ɔ⟧。標音時不採用 /æe、ɑo/,以免後半段被誤認為單元音 /e、o/;也不採用 /ai、au/,以免被誤認為 /a.i、a.u/ 兩個音節。
- /ɑʊ/ 中的 /ɑ/ 基本上是次低央元音 ⟦ɐ⟧。
鼻化元音:
- 鼻化元音經常帶有弱而模糊的向上的動程,尤其是 /ẽ、õ/,但是標音時為了避免累贅,按單元音書寫。
- /ẽ/ 的開頭也是中元音 ⟦ẽ̞⟧,但是 /õ/ 的開頭經常就是半高元音。
- /õ/ 的開頭不太圓,有一個逐漸變圓的動作。
- /jẽ、jwẽ/ 有時實現為 [ĩ、ɥĩ],/wõ、jwõ/ 有時實現為 [ũ、ɥũ],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甚至總是這樣讀。從簡潔性和系統性來說,[ĩ、ũ] 不必視為獨立的高元音音素,直接按寬式標音風格寫 [jẽ、wõ],那麼希頂語一共有 15 個元音音素。另一種習慣是把它們獨立,那麼一共有 17 個元音音素。
- /ɑ̃/ 也基本上是次低央元音 ⟦ɐ̃⟧。
拼合規則
音素版
希頂語的音節可按漢語習慣劃分為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可以四呼為線索概括音節拼合規則:
拼 → ↓ 聲母輔音 |
不圓唇高元音 | 圓唇高元音 | 非高元音 | 規則概括 | ||||||
---|---|---|---|---|---|---|---|---|---|---|
齊 | 撮 | 開 | 撮 | 合 | 齊 | 撮 | 開 | 合 | ||
雙唇音 [p、pʰ、m] | [i] | [ɯ] | [y] | [u] | [ja] | [a] | 不分開合 | |||
唇齒音 [f、ʋ] | [i] | [y] | [u] | [ja] | [a] | 不分開合,不分 [ɯ、u] | ||||
舌葉齦音 [ts] 組 | [ɯ] | [u] | [a] | [wa] | 不拼齊撮 | |||||
齶音 [tɕ] 組 | [i] | (wi) | [y] | [a] | [wa] | 不拼開合 | ||||
軟齶通音 [x、ɣ] | [i] | [wi] | [ɯ] | [y] | [ja] | [ɥa] | [a] | 不拼合 | ||
其他輔音 | [i] | [wi] | [ɯ] | [y] | [u] | [ja] | [ɥa] | [a] | [wa] | 四呼俱全 |
表中以 [a] 作為非高元音的代表。另一種習慣是將齊、撮二呼一律標為 [j、ɥ] 介音。齶音拼 [wi] 暫時無字,但是是合法音節。注意 -、- 中的 實為 ü [ɥ]。
音位版
拼 → ↓ 聲母輔音 |
/j/ | /jw/ | /∅/ | /j/ | /∅/ | /j/ | /jw/ | /∅/ | /w/ | 規則概括 |
---|---|---|---|---|---|---|---|---|---|---|
/ɯ/ | /u/ | 非高元音 | ||||||||
雙唇音 /p、pʰ、m/ | ✓ | ✓ | ✓ | ✓ | ✓ | ✓ | 不拼 /w/ | |||
唇齒音 /f、ʋ/ | ✓ | ✓ | ✓ | ✓ | ✓ | 不拼 /w、ɯ/ | ||||
舌葉齦音 /ts/ 組 | ✓ | (✓) | ✓ | ✓ | ✓ | ✓ | ✓ | ✓ | ✓ | 無限制 |
軟齶通音 /x、ɣ/ | ✓ | ✓ | ✓ | ✓ | ✓ | ✓ | ✓ | 不拼 /w、u/ | ||
其他輔音 | ✓ | ✓ | ✓ | ✓ | ✓ | ✓ | ✓ | ✓ | ✓ | 無限制 |
標音習慣的差異
匯總
本頁面的音位形式接近於基本希頂語音位分析的最優解,它分析得非常徹底,但是不適合日常使用。日常使用採用音素形式的寬式標音即可。不過,寬式標音也存在不同的標音習慣,這裡將上面提到的不同習慣匯總如下。注意這些差異僅是標音習慣的差異,不是希頂語發音的差異,它們標記的都是相同的發音。
unt 的建議 | 其他存在的習慣 | |
---|---|---|
、 | /ʋ、ɹ/ | /v、z/ |
| /ɣ/ | /ɰ/ |
| /n̻/ | /nz、nɹ/ |
組後 | 無 [j、ɥ] 介音 | 有 [j、ɥ] 介音 |
| [wi] | [ɥi] |
| [ɯ] | [ɨ] |
組後的 | [ɯ] | [ɹ̩] |
| /əʊ/ | /oʊ/ |
、 | /æɪ、ɑʊ/ | /æe、ɑo/ |
、 | [jẽ、wõ] | [ĩ、ũ] |
主音節和呼讀音節的差別 | 重音符號 | 忽略 |
呼讀元音 | 寫出 | 省略 |
齶音和 的介音
齶音([tɕ] 組)和元音之間不僅在拼寫上沒有 [j] 介音,例如 的標準拼寫是 而不是 ,在語音上也不存在一個明顯的 [j] 介音,例如 的發音是 ⟦tɕa⟧ 而不是普通話 jia 那樣的 ⟦tɕja⟧。不過,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把它發成 ⟦tɕja⟧。齶音後的圓唇介音也是如此,它通常不發到明確的 ⟦ɥ⟧,而僅僅是一個和 [tɕ] 同部位的圓唇過渡音(或許可標作 ⟦ɹ̠ʷ⟧),因此這個介音直接寫 [w](只是圓唇,不帶有軟齶動作)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同樣,也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把它發成 ⟦ɥ⟧。
的發音確實是 ⟦ɥi⟧,但是考慮到單獨的 並不會標作 [ji],那麼對應的圓唇介音者也不宜標作 [ɥi]。鑑於我們已經約定 [w] 只是圓唇,不帶有軟齶動作,那麼 標為 [wi] 也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的 [w] 不代表軟齶音,舌面與 [i] 同部位,那麼自然就是 ⟦ɥ⟧ 了。
一言以蔽之,unt 所建議的原則是,如果聲母或元音已經是齶音,那麼介音就無需再寫齶音 [j、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