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Morris92/Sandbox/跨界交通大學都市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世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要創造一個充滿邏輯並尊重每一個人的世界。
The world belongs to everyone. Create a world full of logic and respect for everyone.
Unity, courage, and unwavering loyalty are the greatest virtues of mankind that have not changed in any world.

UNC4歡迎您參與完善數據庫文檔條目☆一切不正行為將有可能導致你的惡行從各大專題編輯組到官方水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歡迎正在閱讀該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各預備役或雙向聯動部隊成員編輯前請閱讀 應用武力部與武裝行動部外勤指導手冊(通用版)幹員行動規範(2022版)幹員簡明行動指南(2023-第一版),並查找相關資料<(自己胡編一個)>

無論您在哪個世界線或者空間,無論您是人類還是亞人,UNC4都衷心祝願您在本數據庫度過美好的時光。

謹記,直面對抗,營救未來。



向新未來的路程
跨界交通大學都市
簡稱 跨交大城,IJTUC
外文名 Interworldal Jiao Tong University City
所屬地區 N/A
地理位置 N/A
人口 80.4萬
地區總數 36個

跨界交通大學都市是在UNC4世界觀並在其衍生世界觀中登場的組織與移動城市。

簡介

跨界交通大學,簡稱ITJU跨交大

英文名為Interworldal Jiao Tong University

歷史

2023年
5月8日西莫斯科戰役開始。
原定落成於莫斯科的跨界交通大學總校區被立即撤銷,建校日期推遲。
5月10日議事會全體成員一致意見通過於移動城市重建跨交大總校區的提案。
密涅瓦號移動城市於工程部上線,並開展正式建設儀式。
5月20日密涅瓦號移動城市正式下水。
校區結構逐步搭建完畢。
5月29日總校區以及其他地區順利建設完畢。
此舉無疑又創造了人類工程史上的一大壯舉。
5月31日原定入學跨交大的31.5萬人順利登記入學。教務管理層,學生會與附中地區建設完畢。
6月2日凌晨3:00,一名約15歲的恐怖分子趙柳明在第三宿舍樓引爆一顆當量約為5000千克TNT的黑火藥炸彈,導致5000人不幸身亡,153人受傷。
當日下午教務管理層與學生會一致意見,允許跨交大及其附中學生自發性組織學生武裝,並在討論過後發表聲明。
6月4日第1個受到校方承認的學生武裝組織——IFOC(校內武裝行動指揮部)建立。
6月5日由IFOC直接管理的宿舍建設生產兵團正式成立。
6月6日校內破壞分子建立所謂為了「從根源上整治社會的歪風邪氣」的CTC(校園清潔委員會)。
其於《跨界交通大學學生宣言》發表之前後約十幾日開展了「破四惡」,校衛兵等嚴重侵犯學校教職工及學生的運動。
6月12日IFOC發表《跨界交通大學學生宣言》,宣布建立圖書館建設生產兵團與城鐵與地鐵建設生產兵團,並擴編內務部,校內人民公安部,校內消火防災部,機動行動大隊,校內安全六處等軍事,政治與情報部門,以其全力抗衡CTC。
6月15日第0次大學城戰爭以CTC的失敗而告終。
6月18日由基沃托斯眾學校(聖三一,格黑娜,千年紀,女武神,赤色寒冬,阿拜多斯,山海經,百鬼夜行)按預定計劃炸毀臨海區北郊附近城鐵的一段路軌,反誣跨交大學生所為,大肆進犯臨海區內的教職工及學生。
IFOC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第一次大學城戰爭開始。
7月1日第一次大學城戰爭以跨界交通大學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迭代戰爭結束後經過分析以及統計,第一次大學城戰爭帶來的良性影響至少使第一次迭代戰爭結束提前了一年6個月。

宣傳活動

學區介紹

主要機制

交通

公共交通

公交

目前,跨界交通大學都市擁有7條公交線路: 1路(首末站至建德路),39路(市二醫院至朝陽廣場),210路(東城立交至天文台),219路(青峰至朝陽廣場),W01路(弦論大至青峰山),W32路(星海至火車站),B102路(西郊公園至青峰)。
為禁止高中以下及高中學生夜遊,全城公交17:30至18點整後僅允許大學學生以及教職工乘坐。

地鐵

跨界交通大學地鐵目前有7條線路,分別為:1號線(跨交大至臨海區)2號線(朝陽廣場至星海區)3號線(跨交大至朝陽廣場)4號線(跨交大至機場西)5號線(東城立交至民族廣場)6號線(西郊區至附三中)7號線(建德路至機場)地鐵8號線(臨海區至中關)天文台線(天文台至大學西路)
地鐵8號線天文台線直通運行,非高峰期需要在立交橋北站換乘。直通運行期間8號線全線實施暴亂狀態安檢(不包括西海站6號線部分)。22:30直至次日5:30,市內地鐵線路每小時發一班夜班車,不出跨界交通大學都市。

出入管理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設施

地域建築

教育機構

機關組織

治安機構

組織機構

對外開放

注釋與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