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世界线」: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9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分歧声明}}
'''分歧世界线'''是目前[[User:‎FrankCathar|FrankCathar]]正在编写并完善的希顶平行世界线,该世界线目前只做了该世界线中语言规范史相关
'''分歧世界线'''('''DTL''')是目前[[User:‎FrankCathar|FrankCathar]]和DTL社区正在编写并完善的希顶平行世界线。

==国家列表==
{| class="wikitable"
|+ 分歧世界线国家列表
|-
! 国旗 !! 国名 !! 备注
|-
| [[File:Chn.jpg|30px]]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疆域和XTL一致
|-
| || [[美利坚合众国]] || 疆域和XTL一致
|-
| || [[希顶共和国(DTL)|希顶共和国]] ||
|-
| || [[圆质国(DTL)|圆质国]] ||
|-
| || 程式国 ||
|-
| || [[北欧人民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


== 该世界线中的希顶语言规范史 ==
== 该世界线中的希顶语言规范史 ==
=== 希顶文字的创立 ===
=== 希顶文字的创立 ===
17世纪前希顶语一直使用[[希顶汉字|汉字]]。15世纪时期出现汉写体雏形,但当时的事实标准仍然是汉字,只有民间写作会混用汉写体希顶文。17世纪初,当时湖南邵阳一带的希顶语社群接触欧洲传教士,根据拉丁字母创制形成了早期[[希顶字母]],当时拼写尚未定型,一些部首字母尚不明确。从此,早期希顶字母开始在希顶天主教徒中间传播开来(儒释道传统势力拒绝使用[[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直至19世纪继续使用汉字,现今使用汉写体)。
17世纪前希顶语一直使用[[希顶汉字|汉字]]。15世纪时期出现汉写体雏形,但当时的事实标准仍然是汉字,只有民间写作会混用汉写体希顶文。17世纪初,当时湖南邵阳一带的希顶语社群(主要是希顶天主教徒和使用拉丁式希顶字母的进步势力)接触欧洲传教士,根据拉丁字母创制形成了早期[[希顶字母]],当时拼写尚未定型,一些部首字母尚不明确。从此,早期希顶字母开始在希顶天主教徒中间传播开来(儒释道传统势力拒绝使用[[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直至19世纪继续使用汉字,现今使用汉写体)。


=== 第一次拼写改革 ===
=== 第一次拼写改革 ===
第9行: 第29行:


=== 文字标准第一次分裂时期 ===
=== 文字标准第一次分裂时期 ===
18世纪,希顶天主教徒社群和希顶儒释道传统势力分别发展出了自己的希顶文字标准。在希顶传统势力一方希顶汉字和汉写体希顶文逐渐规范化(传统势力希顶语是部分使用“希顶汉语”词汇的“希顶华语”)。在希顶天主教徒一方则是规范字母的拼写形式,最终在1750年编订《'''希顶字书'''》(史称'''18世纪天主教希顶语规范''',《希顶字书》时期拼写设定上一部分是OTL[[黄雀飞]]自己使用的一些与前后翻译器都不同的拼写,例如“程”字作{{x|Bi8h}})。'''1775年,第一个希顶国家“希望之顶国”建立'''<ref>希望之顶国的希顶语是当时天主教徒势力使用的希顶语。</ref>,希望之顶国转战十年,'''在1785年被反希顶传统势力和当时的朝廷联合剿灭,此后希顶人开始了北迁之路'''。
18世纪,希顶天主教徒与进步势力(两者均使用拉丁式希顶字母)和希顶儒释道传统势力分别发展出了自己的希顶文字标准。在希顶传统势力一方希顶汉字和汉写体希顶文逐渐规范化(传统势力希顶语是部分使用“希顶汉语”词汇的“希顶华语”)。在希顶天主教徒与进步势力一方则是规范字母的拼写形式,最终在1750年编订《'''希顶字书'''》(史称'''18世纪天主教希顶语规范''',《希顶字书》时期拼写设定上一部分是OTL[[黄雀飞]]自己使用的一些与前后翻译器都不同的拼写,例如“程”字作{{x|Bi8h}})。'''1775年,第一个希顶国家“希望之顶国”建立'''<ref>希望之顶国的希顶语是当时天主教徒势力使用的希顶语。</ref>,希望之顶国转战十年,'''在1785年被反希顶传统势力和当时的朝廷联合剿灭,此后希顶人开始了北迁之路'''。


=== 19世纪的希顶语规范暨第二次拼写改革 ===
=== 19世纪的希顶语规范暨第二次拼写改革 ===
“希人北迁”(希顶人迁至库页岛筹备建国)以后,'''1835年希顶共和国政府建立'''。'''1845年希顶共和国政府召开“正字法统一会”,议决统一语言文字标准''',采用[[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作为官方文字,重新厘定拼写。传统派虽然要求汉字并行使用,但最终《希顶语拼写指南》规定“[[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为标准希顶语字母形式,汉写体可并行使用”,最终传统派改用汉写体希顶文。1850年,《'''希顶语拼写指南'''》(OTL[[原教旨希顶语|前翻译器希顶语]])编纂完成,形成了'''19世纪希顶语规范''',史称'''希顶语第二次拼写改革'''。为了便于制造打字机,《希顶语拼写指南》时期已经废除了中写体。而希顶共和国的报纸《光华报》首次采用19世纪拉丁式希顶字母正字法。
“希人北迁”(希顶人迁至库页岛筹备建国)以后,'''1835年希顶共和国(史称希顶第一共和国)政府建立'''。'''1845年希顶共和国政府召开“[[正字法统一会]]”,议决统一语言文字标准''',采用[[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作为官方文字,重新厘定拼写。传统派虽然要求保留汉字,但最终《希顶语拼写指南》规定“[[希顶字母|拉丁式希顶字母]]为标准希顶语字母形式,汉写体可并行使用”,最终传统派改用汉写体希顶文。1850年,《'''希顶语拼写指南'''》(OTL[[原教旨希顶语|前翻译器希顶语]])编纂完成,形成了'''19世纪希顶语规范''',史称'''希顶语第二次拼写改革'''。为了便于制造打字机,《希顶语拼写指南》时期已经废除了中写体。而希顶共和国的报纸《光华报》首次采用19世纪拉丁式希顶字母正字法。


=== 20世纪中期的希顶语规范 ===
=== 20世纪中期希顶第二共和国的希顶语规范 ===
19世纪希顶语规范一直沿用到了20世纪中期,但'''民间写作早已脱离19世纪正字法,实际发音发生了不小变动''',民众和语言学者纷纷要求改订拼写。1947年,希顶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希顶国民联合政府上台。希顶国民联合政府重新审定拼写,最终在1954年编纂成《'''改订希顶语规范'''》(OTL[[〇改希顶语|征魂翻译器希顶语]],又称'''1954年希顶语规范'''),改变了一些字的拼写形式,成为沿用至今的希顶语标准的底本。'''直至1985年''',并未随希顶国家而北迁的中国希顶语社群仍然使用一种接近19世纪《希顶语拼写指南》的混合正字法。
19世纪希顶语规范一直沿用到了20世纪中期,但'''民间写作早已脱离19世纪正字法,实际发音发生了不小变动''',民众和语言学者纷纷要求改订拼写。1947年,希顶第一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希顶国民联合政府”(希顶第二共和国)上台。希顶国民联合政府重新审定拼写,最终在1954年编纂成《'''改订希顶语规范'''》(OTL[[〇改希顶语|征魂翻译器希顶语]],又称'''1954年希顶语规范'''),改变了一些字的拼写形式,成为沿用至今的希顶语标准的底本。'''直至1985年''',并未随希顶国家而北迁的中国希顶语社群仍然使用一种接近19世纪《希顶语拼写指南》的混合正字法。


=== 希顶共和国分裂与文字标准第二次分裂时期 ===
=== 希顶第二共和国分裂与文字标准第二次分裂时期 ===
'''1987年,国民联合政府统治下的希顶共和国分裂'''。南部的天主教徒社群建立了'''希顶联邦共和国(联希)''',北部的传统派社群建立了'''希顶民族共和国(民希)'''。198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编订《希顶语标准》'''(民间称“'''PRC规范'''”),废除了唇化辅音字母,明确了{{x|i}}和{{x|E}}的用法。在联希、民希两国成立初期,'''希顶民族共和国民间正字法混乱,而希顶联邦共和国仍然使用1954年正字法'''。<br>
'''1987年,希顶第二共和国分裂'''。南部的希顶天主教徒与进步势力建立了'''希顶联邦共和国(联希)''',北部的传统派社群建立了'''希顶民族共和国(民希)'''。198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编订《希顶语标准》'''(民间称“'''PRC规范'''”),废除了唇化辅音字母,明确了{{x|i}}和{{x|E}}的用法。在联希、民希两国成立初期,'''希顶民族共和国民间正字法混乱,而希顶联邦共和国仍然使用1954年正字法'''。<br>
'''1990年希顶联邦共和国政府进行希顶语规范工作''',制定了《'''希顶联邦共和国通用语言规范'''》(史称'''1990年联希语言规范'''),规定采用拉丁式字母序,废除《改订希顶语规范》时期的正统字母序,并且重订分词连写的规则。'''1995年''','''希顶民族共和国也进行文字规范''',制定了《'''希顶语正字法'''》(史称'''1995年民希正字法'''),确立了正统字母序,实行“'''国语纯化运动'''”,废除了一大堆希顶共和国时期音译自西欧的外来词,用汉字直译词代换。
'''1990年希顶联邦共和国政府进行希顶语规范工作''',制定了《'''希顶联邦共和国通用语言规范'''》(史称'''1990年联希语言规范'''),规定采用拉丁式字母序,废除《改订希顶语规范》时期的正统字母序,并且重订分词连写的规则。'''1995年''','''希顶民族共和国也进行文字规范''',制定了《'''希顶语正字法'''》(史称'''1995年民希正字法'''),确立了正统字母序,实行“'''国语纯化运动'''”,废除了一大堆希顶共和国时期音译自西欧的外来词,用汉字直译词代换。

=== 希顶语正字法规范会议与当代正字法 ===
=== 希顶语正字法规范会议与当代正字法 ===
在联希和民希2019年统一之前,各自使用各自的正字法。2019年,两国举行全民统一公投,后联希总统{{x|⇧petrus-⇧atanasius ⇧lzT}}与民希总统{{x|⇧di3y ⇧Fz34i8V}}签订协议和平统一,2019年10月12日'''希顶民主联邦(希成立''',2020年“希顶语正字法规范委员会”宣布重新审定希顶语拼写规范,召开'''希顶语正字法规范会议'''表决新正字法。该会议被希人民普遍称为“新正字法统一会”。会议最终表决通过了《'''希顶民主联邦全国统一希顶语拼写法'''》(简称'''联邦正字法'''),统一改用正统字母序,限定唇化辅音字母只能用在部首中
在联希和民希2019年统一之前,各自使用各自的正字法。2019年,两国举行全民统一公投,后联希总统{{x|⇧petrus-⇧atanasius ⇧lzT}}与民希总统{{x|⇧di3y ⇧Fz34i8V}}<ref>希顶联邦共和国的希顶人的姓名是名前姓后且多用教名,希顶民族共和国的希顶人的姓名是姓先名后。</ref>签订协议和平统一,2019年10月12日'''希顶共和国(希顶第三共和国重建''',2020年“希顶语正字法规范委员会”宣布重新审定希顶语拼写规范,召开'''希顶语正字法规范会议'''表决新正字法。该会议被希人民普遍称为“新正字法统一会”。会议最终表决通过了《'''希顶共和国全国统一希顶语拼写法'''》(简称'''第三共和国正字法'''),统一改用正统字母序,将一些民间缩写扶正


== 注释 ==
== 注释 ==

於 2023年7月23日 (日) 19:13 的最新修訂

這篇分歧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分歧世界線DTL)是目前FrankCathar和DTL社區正在編寫並完善的希頂平行世界線。

國家列表

分歧世界線國家列表
國旗 國名 備註
中華人民共和國 疆域和XTL一致
美利堅合眾國 疆域和XTL一致
希頂共和國
圓質國
程式國
北歐人民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該世界線中的希頂語言規範史

希頂文字的創立

17世紀前希頂語一直使用漢字。15世紀時期出現漢寫體雛形,但當時的事實標準仍然是漢字,只有民間寫作會混用漢寫體希頂文。17世紀初,當時湖南邵陽一帶的希頂語社群(主要是希頂天主教徒和使用拉丁式希頂字母的進步勢力)接觸歐洲傳教士,根據拉丁字母創製形成了早期希頂字母,當時拼寫尚未定型,一些部首字母尚不明確。從此,早期希頂字母開始在希頂天主教徒中間傳播開來(儒釋道傳統勢力拒絕使用拉丁式希頂字母,直至19世紀繼續使用漢字,現今使用漢寫體)。

第一次拼寫改革

17世紀中期,一些希頂語使用者主張廢除唇化輔音字母、規範部首字母拼寫,史稱第一次希頂語拼寫改革。改革中雖然唇化輔音字母未被廢除,但《希頂字訣》的最初版本——《希頂語表意標記字母規則》出現,使得部首字母逐漸標準化了起來。

文字標準第一次分裂時期

18世紀,希頂天主教徒與進步勢力(兩者均使用拉丁式希頂字母)和希頂儒釋道傳統勢力分別發展出了自己的希頂文字標準。在希頂傳統勢力一方希頂漢字和漢寫體希頂文逐漸規範化(傳統勢力希頂語是部分使用「希頂漢語」詞彙的「希頂華語」)。在希頂天主教徒與進步勢力一方則是規範字母的拼寫形式,最終在1750年編訂《希頂字書》(史稱18世紀天主教希頂語規範,《希頂字書》時期拼寫設定上一部分是OTL黃雀飛自己使用的一些與前後翻譯器都不同的拼寫,例如「程」字作)。1775年,第一個希頂國家「希望之頂國」建立[1],希望之頂國轉戰十年,在1785年被反希頂傳統勢力和當時的朝廷聯合剿滅,此後希頂人開始了北遷之路

19世紀的希頂語規範暨第二次拼寫改革

「希人北遷」(希頂人遷至庫頁島籌備建國)以後,1835年希頂共和國(史稱希頂第一共和國)政府建立1845年希頂共和國政府召開「正字法統一會」,議決統一語言文字標準,採用拉丁式希頂字母作為官方文字,重新厘定拼寫。傳統派雖然要求保留漢字,但最終《希頂語拼寫指南》規定「拉丁式希頂字母為標準希頂語字母形式,漢寫體可並行使用」,最終傳統派改用漢寫體希頂文。1850年,《希頂語拼寫指南》(OTL前翻譯器希頂語)編纂完成,形成了19世紀希頂語規範,史稱希頂語第二次拼寫改革。為了便於製造打字機,《希頂語拼寫指南》時期已經廢除了中寫體。而希頂共和國的報紙《光華報》首次採用19世紀拉丁式希頂字母正字法。

20世紀中期希頂第二共和國的希頂語規範

19世紀希頂語規範一直沿用到了20世紀中期,但民間寫作早已脫離19世紀正字法,實際發音發生了不小變動,民眾和語言學者紛紛要求改訂拼寫。1947年,希頂第一共和國政府被推翻,「希頂國民聯合政府」(希頂第二共和國)上台。希頂國民聯合政府重新審定拼寫,最終在1954年編纂成《改訂希頂語規範》(OTL征魂翻譯器希頂語,又稱1954年希頂語規範),改變了一些字的拼寫形式,成為沿用至今的希頂語標準的底本。直至1985年,並未隨希頂國家而北遷的中國希頂語社群仍然使用一種接近19世紀《希頂語拼寫指南》的混合正字法。

希頂第二共和國的分裂與文字標準第二次分裂時期

1987年,希頂第二共和國分裂。南部的希頂天主教徒與進步勢力建立了希頂聯邦共和國(聯希),北部的傳統派社群建立了希頂民族共和國(民希)。198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編訂《希頂語標準》(民間稱「PRC規範」),廢除了唇化輔音字母,明確了的用法。在聯希、民希兩國成立初期,希頂民族共和國民間正字法混亂,而希頂聯邦共和國仍然使用1954年正字法
1990年希頂聯邦共和國政府進行希頂語規範工作,制定了《希頂聯邦共和國通用語言規範》(史稱1990年聯希語言規範),規定採用拉丁式字母序,廢除《改訂希頂語規範》時期的正統字母序,並且重訂分詞連寫的規則。1995年希頂民族共和國也進行文字規範,制定了《希頂語正字法》(史稱1995年民希正字法),確立了正統字母序,實行「國語純化運動」,廢除了一大堆希頂共和國時期音譯自西歐的外來詞,用漢字直譯詞代換。

希頂語正字法規範會議與當代正字法

在聯希和民希2019年統一之前,各自使用各自的正字法。2019年,兩國舉行全民統一公投,後聯希總統- 與民希總統 [2]簽訂協議和平統一,2019年10月12日希頂共和國(希頂第三共和國)重建,2020年「希頂語正字法規範委員會」宣布重新審定希頂語拼寫規範,召開希頂語正字法規範會議表決新正字法。該會議被希頂人民普遍稱為「新正字法統一會」。會議最終表決通過了《希頂共和國全國統一希頂語拼寫法》(簡稱第三共和國正字法),統一改用正統字母序,將一些民間縮寫扶正。

注釋

  1. 希望之頂國的希頂語是當時天主教徒勢力使用的希頂語。
  2. 希頂聯邦共和國的希頂人的姓名是名前姓後且多用教名,希頂民族共和國的希頂人的姓名是姓先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