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世界線

出自希顶维基

分歧世界線是目前FrankCathar正在編寫並完善的希頂平行世界線,該世界線目前只做了該世界線中語言規範史相關。

該世界線中的希頂語言規範史

希頂文字的創立

17世紀前希頂語一直使用漢字。15世紀時期出現漢寫體雛形,但當時的事實標準仍然是漢字,只有民間寫作會混用漢寫體希頂文。17世紀初,當時湖南邵陽一帶的希頂語社群接觸歐洲傳教士,根據拉丁字母創製形成了早期希頂字母,當時拼寫尚未定型,一些部首字母尚不明確。從此,早期希頂字母開始在希頂天主教徒中間傳播開來(儒釋道傳統勢力拒絕使用拉丁式希頂字母,直至19世紀繼續使用漢字,現今使用漢寫體)。

第一次拼寫改革

17世紀中期,一些希頂語使用者主張廢除唇化輔音字母、規範部首字母拼寫,史稱第一次希頂語拼寫改革。改革中雖然唇化輔音字母未被廢除,但《希頂字訣》的最初版本——《希頂語表意標記字母規則》出現,使得部首字母逐漸標準化了起來。

文字標準第一次分裂時期

18世紀,希頂天主教徒社群和希頂儒釋道傳統勢力分別發展出了自己的希頂文字標準。在希頂傳統勢力一方希頂漢字和漢寫體希頂文逐漸規範化(傳統勢力希頂語是部分使用「希頂漢語」詞彙的「希頂華語」)。在希頂天主教徒一方則是規範字母的拼寫形式,最終在1750年編訂《希頂字書》(史稱18世紀天主教希頂語規範,《希頂字書》時期拼寫設定上一部分是OTL黃雀飛自己使用的一些與前後翻譯器都不同的拼寫,例如「程」字作)。1775年,第一個希頂國家「希望之頂國」建立[1],希望之頂國轉戰十年,在1785年被反希頂傳統勢力和當時的朝廷聯合剿滅,此後希頂人開始了北遷之路

19世紀的希頂語規範暨第二次拼寫改革

「希人北遷」(希頂人遷至庫頁島籌備建國)以後,1835年希頂共和國政府建立1845年希頂共和國政府召開「正字法統一會」,議決統一語言文字標準,採用拉丁式希頂字母作為官方文字,重新厘定拼寫。傳統派雖然要求漢字並行使用,但最終《希頂語拼寫指南》規定「拉丁式希頂字母為標準希頂語字母形式,漢寫體可並行使用」,最終傳統派改用漢寫體希頂文。1850年,《希頂語拼寫指南》(OTL前翻譯器希頂語)編纂完成,形成了19世紀希頂語規範,史稱希頂語第二次拼寫改革。為了便於製造打字機,《希頂語拼寫指南》時期已經廢除了中寫體。而希頂共和國的報紙《光華報》首次採用19世紀拉丁式希頂字母正字法。

20世紀中期的希頂語規範

19世紀希頂語規範一直沿用到了20世紀中期,但民間寫作早已脫離19世紀正字法,實際發音發生了不小變動,民眾和語言學者紛紛要求改訂拼寫。1947年,希頂共和國政府被推翻,「希頂國民聯合政府」上台。希頂國民聯合政府重新審定拼寫,最終在1954年編纂成《改訂希頂語規範》(OTL征魂翻譯器希頂語,又稱1954年希頂語規範),改變了一些字的拼寫形式,成為沿用至今的希頂語標準的底本。直至1985年,並未隨希頂國家而北遷的中國希頂語社群仍然使用一種接近19世紀《希頂語拼寫指南》的混合正字法。

希頂共和國分裂與文字標準第二次分裂時期

1987年,國民聯合政府統治下的希頂共和國分裂。南部的天主教徒社群建立了希頂聯邦共和國(聯希),北部的傳統派社群建立了希頂民族共和國(民希)。198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編訂《希頂語標準》(民間稱「PRC規範」),廢除了唇化輔音字母,明確了的用法。在聯希、民希兩國成立初期,希頂民族共和國改用《希頂語標準》正字法,而希頂聯邦共和國仍然使用1954年正字法。1990年希頂聯邦共和國政府進行希頂語規範工作,制定了《希頂聯邦共和國通用語言規範》(史稱1990年聯希語言規範),規定採用拉丁式字母序,廢除《改訂希頂語規範》時期的正統字母序,並且重訂分詞連寫的規則。1995年希頂民族共和國也進行文字規範,制定了《希頂語正字法》(史稱1995年民希正字法),確立了正統字母序,實行「國語純化運動」,廢除了一大堆希頂共和國時期音譯自西歐的外來詞,用漢字直譯詞代換。

注釋

  1. 希望之頂國的希頂語是當時天主教徒勢力使用的希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