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共和瀾滄

出自希顶维基
於 2022年2月10日 (四) 21:53 由 澜沧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阮氏王朝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這篇泛希頂世界線條目是虛構作品,與任何現實實體無關(詳見免責聲明)。
由於希頂世界線的活動主要於泛希頂聯合國群進行,希頂維基上的相關內容可能不具時效性。

概述

瀾滄民主共和國(英語:Democratic Republic of Latsangi,簡稱DRLS),二字代碼為LS (希頂語:      )是泛希頂文化聯盟的一個國家。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領土位置對應現實中菲律賓的棉蘭老島,首都(最大城市)是澤枝(瀾滄語拉丁字母標音:zeh1 dji0),對應現實中的馬拉維。
瀾滄民主共和國國慶節是5月30日。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是瀾滄語、英語、希頂語、中文、他加祿語(前後順序按使用人數多少排列)。

國家情況

國旗

新版國旗

File:瀾滄民主共和國新版國旗
瀾滄民主共和國新版國旗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國旗長寬比為3:2,藍色代表了海洋,青色代表瀾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淳樸悠久的農業文化。白色的半圓代表瀾滄的主體——暹羅地區和棉蘭老地區,一條白線代表瀾滄棉蘭老地區的大量群島。

老版國旗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老版國旗長寬比為3:1,從左到右依次是:一條金色的花紋、一條紫色豎條、上方紅色、下方藍色的兩條橫條、一根淺藍色的彎曲河流以及四道黃白色的光芒組成。
金色的花紋是瀾滄民族原住民的傳統紋飾,代表了該國使用人數第一的瀾滄語。
紫色的豎條體現了瀾滄民主共和國的歷史。
紅色的橫條體現了該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英勇不屈的品質。
藍色的橫條代表該國的拉瑙湖。
淺藍色的河流代表該國豐沛的降雨量。
四道黃白色的光芒代表了該國人口最多的四個民族(瀾滄民族、漢族、宿務人、他加祿人)

瀾滄民主共和國國旗

國徽

暫無

國歌

《瀾滄民主共和國國歌》,歌曲曲調是otl安哥拉國歌《前進,安哥拉》曲調,漢語歌詞如下。

【待填】

國花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國花是圓葉點地梅(拉丁學名:Androsace graceae G. Forrest)

民族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各民族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是:瀾滄民族、漢族、宿務人、他加祿人,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來自白令共和國、崇仁社會主義共和國等的人口。

歷史

部落時期

在該世界線中,早期人類遷徙的過程中,由到達台灣的一支人類中的一部分通過船隻來到了三描島附近,而後遷徙至棉蘭老島北部開始發展。形成大量部落,於十三世紀末期部落逐漸開始趨於統一。

邏榻王國時期

阮氏王朝

棉蘭老島地區北部地區直到十四世紀時期還主要是一些農耕狀態下的部落,主要進行農業生產。十四世紀末,瀾滄先民阮胡等聯合周邊一些部落,組建軍隊,完成一定意義上的小規模獨立,主要控制了今卡加延市一帶,後與當時中國交好,當時稱作「邏(la2)榻(ta4)」阮胡就是阮氏王朝第一代國王。王國成立之後,阮胡在鞏固統治的基礎上,制定了大量法律,主要涉及言論問題和土地問題。其中,對於後世影響極深的就有《土地收回制》,其中明確指出當時的土地以及牲畜等,均為國王及王族專有,人民只是「向國王租借並暫時管理這些土地」,因此當時農民還要定期為國王上貢糧食和錢財。數額雖然相對不多,但農民依然很惱。
阮胡去世後,其次子阮明繼位,次年5月,阮明向東向北拓展領土,收攏其他一些小部落和族群,最北端擴展到了今呵撒(武端)附近,並控制了甘米耶島(甘米銀島)。阮明在位期間,他聲稱「根據父親的遺志和上天的意願」,制定了《宗教基本統一法》,即將瀾滄的主流宗教統一為佛教和撒拉禮教,又制定了有關宗教的部分法律,此時也誕生出了宗教法庭的雛形。
阮明在位期間,阮胡三子曾向蘇祿蘇丹國示好並發動兵變,聯合蘇祿蘇丹國進攻進長榮市(伊利甘市一帶)。因兵變計劃泄露,最終未能得逞,但此次兵變卻給了一些不滿政策的農民啟示,一些農民開始在邊境地區以及一些國家內的自治部落中發動騷亂。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當時的邏榻國王是阮明之子阮暉,他將領土範圍繼續向南擴展,當時最南端今馬萊巴萊一帶,因伊斯蘭政權的緣故無法繼續擴展。且因當時政治和文化的激烈對峙,伊斯蘭教及阿拉伯文化並未傳入瀾滄。
約1490年,邏榻國遭遇大旱,農民不滿過多的稅收,組織了集體上書,部分地區再次發生動亂,部分寺廟在此期間被燒毀,最終王國派兵鎮壓才得以平息。
十六世紀初左右,永樂國與邏榻王國交戰,邏榻王國國王阮津在馬萊巴萊一帶督戰期間被殺,隨後幾乎爆發了全面性的農民起義,但由於本次起義無組織無領導人,到了起義後期基本形成了互相攻擊,搶奪田糧的糟糕局面,永樂國藉此機會以勸說和軍隊鎮壓的雙重方式平息了動亂,而瀾滄無形中被永樂國所控制。1621年,阮氏王朝最後一任名義上的國王阮澄在住處「意外」身亡,自此阮氏王朝覆滅,瀾滄成為永樂國的一個都護。

文化

宗教及宗教與政治、教育、文化生活的關係

在瀾滄民主共和國對於邪教的定義是對社會有害,對公民生活、政府管理、政治政策實行有負面影響的宗教,因此瀾滄的宗教比較多元化。在瀾滄,管理宗教事務的政府機構叫做宗教省。瀾滄的居民身份本(相當於身份證)上登記有每個公民的宗教信仰。
根據宗教省2021年5月的統計數據,瀾滄民主共和國的宗教信仰人數從多到少依次是: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伊斯蘭教、基督新教;除此之外還有少量人口信仰和好教、高台教或是一些原始拜物教和其他小眾宗教。
在瀾滄,宗教被看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即使是無宗教信仰的家庭多多少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瀾滄的住房會多出一間較小的屋子為有宗教信仰者預留,但公共場所中不設有禮拜室。
瀾滄的法定節假日中也有很多宗教的節日,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中元節。中元節當天不管有無宗教信仰都會一起過節

禾勒杵歌

禾勒杵歌的發源地在瀾滄禾勒省禾勒島,現主要傳承人是禾勒島阮家村的一位老人 阮宋蓉娟。
禾勒杵歌沒有樂譜,完全靠老人傳唱,因此學習禾勒杵歌的後輩將會接受十分嚴格的音準練習。禾勒杵歌歌詞也是無實際意義的音節,完全靠唱歌的人決定。
禾勒杵歌是古時候禾勒島上人民勞作時唱的號子,距今已有約2000年的歷史,禾勒杵歌分為單板和對板,單板的伴奏只通過跺腳即可,對板的伴奏有一種帶有鈴鐺的木板,稱作鈴鐺板來伴奏。
2020年1月,瀾滄高等教育省通過了在瀾滄國立音樂大學設立禾勒杵歌專業的申請,現在禾勒杵歌專業共有20人學習,阮宋蓉娟任教授。

行政區劃

瀾滄民主共和國的下轄區劃有:澤枝市及城市群(直轄)、禾勒省、陌邏省、馬萊巴萊省、娑利省、南部省以及馬來半島直轄區

瀾滄民主共和國現行行政區劃

首都

待編

另見

注釋

Template:希頂世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