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小说/人类简史1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没有上一章了

这篇泛希顶世界线条目是虚构作品,与任何现实实体无关(详见免责声明)。
由于希顶世界线的活动主要于泛希顶联合国群进行,希顶维基上的相关内容可能不具时效性。
本条目在内的希顶相关人物及其和泛希顶虚拟国家的关系均为虚构,不与任何真实人物相关(详见免责声明)。

邵阳?邵阳!
人类征服过三次世界:
  耶稣用宗教征服,
  瓦特用工业征服,
  马克思用社会主义征服,
而他,用语言征服世界。
  公元1980年春,中国湖南的一座小城市——邵阳。那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才两年,建好深圳桥头堡的标语还悬挂在城市各处。母亲领着四岁的男孩走在大街上,男孩对身旁出现的工整的方块字吸引了目光。
  “妈妈,这个念什么?”四岁的男孩还不能理解那些过于复杂的图腾。他问母亲,母亲为他解答。看着这些有趣的形状,男孩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也要创造这样的东西!”
  在幼儿园,男孩在纸上画出许多特别的形状,向小伙伴展示自己创造的“字母”。可是小伙伴们对它没有任何兴趣。“你发明这个有用吗?我们快去玩抢椅子!”男孩谢绝了,陷入沉思。我发明这个有什么用呢?
  从这以后,男孩只是默默地画着自己的字母,再也没有和其他人分享过。说来也奇怪,他一看到这些字母,就感觉比那些张牙舞爪的图腾亲切得多。他宁愿整天都和他的字母相伴,逐渐和小伙伴们疏远了。
  男孩决定,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些字母保护下去,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坚持这一切。
  这个男孩叫做黄树桥。当泛希顶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赢得了赤化全世界的胜利时,黄树桥才发现,自己的创作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他望着爱琴海,想起了那个下午,这一切真正的开端。
  “呢,勒,的,特……”“呢,勒,的,特……”在一年级的课堂里,黄树桥正在和同学们一样,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读汉语拼音。可是没过多久,黄树桥就发现了异样。“呢,呢,呢……”他读不出来l的拼音,也就是老师刚刚说的“勒”。“黄树桥,你会念拼音表了吗?给大家念一念吧!”“嗯”黄树桥站了起来,开始念起书上的拉丁字母。“波泼墨佛,及其西,兹疵丝,呢呢的特……”黄树桥的声音被老师打断:“呢什么?”“呢……”“这个念勒,呢——勒——的特!”“我知道,可是我不会读……”哄堂大笑,黄树桥红着脸坐下了。
  从这以后,黄树桥仿佛和nl这两个字母挂上了钩。同学们都嘲笑他,还有的人说他舌头短,发不出l的音,是残疾。黄树桥就在这样的屈辱中度过了他的校园生活。
  初中毕业后,黄树桥因为务农的缘故,不再继续上高中了。但是陪伴他九年的嘲笑和谩骂,让他把一切痛苦的来源都指向了普通话——也就是所谓的“北京话”。黄树桥觉得,一个人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口音就被歧视,人并非因为舌头的长短就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决心改变这一切。
  但是,改变要从哪里开始?黄树桥想到,为何自己不创造一门没有冷门发音,能够适用所有中国人的新普通话呢?在这种普通话下,10亿中国人不必因为自己的口音而被其他人轻视,这门语言是团结的,它代表着所有中国人殷切的期盼。
  农闲时分,黄树桥去爬了一次山。站在崀山峰顶,他仿佛看到希望就在云层掩映的远方。于是,他将自己的新普通话定名为“灯火语”,希望它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语言大同的光明火炬。
  造语言,是一门学问。从字音、字形再到语法,每一步都要仔细考虑。黄树桥想起了他幼时创造的那些字母,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幼时执着地创造的那些字母,就是为今日所用。黄树桥翻出泛黄的纸张,从那些符号中挑选了一些,作为灯火语的雏形。
  黄树桥清楚,他创造灯火语的初衷就是为了容易认读,他思来想去,决定先用一部分字母记写自己能够读出的汉语拼音,再做后面的工作。表格列完了,一共是四十个。黄树桥管它们叫做“灯火字母”。
  容易读做到了,接下来怎么容易认呢?汉字的字形复杂,他想起在书上看过的70年代汉语拉丁化草案,或许可以走这条路。但走这条路,就面临着拼音大量重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树桥想到利用汉字的构字法,让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部首,将重复的汉字以语义区分,以期消除重复。
  另外,黄树桥为了保留下汉字这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决定借鉴朝鲜语的写法,再给每个字母规定一个“汉写体”,用它们写成方块字模样,简化汉字的结构。“”就代表纟这个偏旁吧!”黄树桥写下“大从纺织”。
  黄树桥那日思夜想的宏伟计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他创造的字母像暴风一样吹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