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乘语」:修訂間差異

出自希顶维基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介绍:​ // Edit via Wikiplus
(// Edit via Wikiplus)
第1行: 第1行:
'''希<ruby>乘<rp>(</rp><rt>chéng</rt><rp>)</rp></ruby>语'''(Multiplied Shidinn,//,{{拼|火|乘}}),是[[User:遗迹iseki|遗迹]]创造的希顶语方言。
'''希<ruby>乘<rp>(</rp><rt>chéng</rt><rp>)</rp></ruby>语'''(Multiplied Shidinn,//,{{拼|火|乘}}),是[[User:遗迹iseki|遗迹]]创造的希顶语方言。


'''注意:由于新扩字体尚未发布,条目中大量使用图片以显示字母可能导致卡顿或引起阅读不适。'''
'''注意:由于新扩字体尚未发布,条目中大量使用图片以显示字母或使用希乘语聊天字母(而非希顶聊天字母),可能导致卡顿或引起阅读不适。'''
==介绍==
==介绍==
希乘语的名称取自前缀“Con-”,并非来自汉字“乘”。<br>
希乘语的名称取自前缀“Con-”,并非来自汉字“乘”。<br>
第128行: 第128行:
|-
|-
|}
|}

==音系、声调==
===音系===
===声调===
希乘语是半声调语言,即在部分特定音节中声调有对立,而在其它音节中不对立(表现为可以读成任意音高)。
声调符号如下:
==正字法==
===音节结构===
希乘语采用C-V-C的音节结构,其中辅音可以由任何辅音字母充当、韵腹可以由任意元音字母充当,韵尾有13个:pF、p、t、k、mF、m、n、N、E、i、u、空。<br>
音节在语流中会有音变,音变可以写出也可以不写出。<br>
音变分为两种:韵尾被下一个音节的辅音影响、韵尾影响下一个音节。<br>
韵尾被下一个音节的辅音影响的规则为:<br>
韵尾影响下一个音节的规则为:<br>
由于这样的结构,希乘语不像其它希顶方言一样“一字一音”。
===外来语转写===


==字母、字母表==
==字母、字母表==

於 2023年10月8日 (日) 18:16 的修訂

chéng(Multiplied Shidinn,//,),是遺蹟創造的希頂語方言。

注意:由於新擴字體尚未發布,條目中大量使用圖片以顯示字母或使用希乘語聊天字母(而非希頂聊天字母),可能導致卡頓或引起閱讀不適。

介紹

希乘語的名稱取自前綴「Con-」,並非來自漢字「乘」。
如今,希乘語的「乘」有時候是字面意思(因為是希頂方言裡除希呂語希錄語外使用字母數量最多的方言),和希加語(尚未完工)、希減語希除語並稱加減乘除方言。
希乘語使用了希頂字母、擴展推薦集發布後的擴充字母和位於擴展兼容集(暫定名)的希呂字母
與通常認為的不太一樣,希乘語並非從希呂語發展而來,二者除字母外沒有直接關係,其最初的起源是遺蹟的一部分早期手稿。這批手稿被遺蹟整理和歸納,可能與希頂有關的成為了希乘語的雛形,關係不大的成為了玖束語的雛形。
希乘語的形成過程中音系曾多次滑動,超出了擴充字母甚至希呂字母的範圍,遺蹟就自己造出字母填補空位。新擴充字母的一部分靈感就來自於希乘。
希乘堅決不加小舌音,這輩子也不會加

語法

字法、詞法

單字、構詞

希乘語的行文使用74個字母,不使用中寫。

不同於〇改希頂語以及其他使用〇改字表的方言,希乘語使用非漢字構詞,取消了的特殊功能而給其分配了一個詞綴,同時部首的功能弱化為接近前後綴的功能。詞根相連成詞時,前綴一般情況下修飾所有的詞根,除非出現下一個部首或是有中點隔開。後綴只能放在詞語後面給整個詞語做修飾。

雖然使用非漢字構詞,但是每一個合法音節都有對應的漢字,類似霄字。這樣就使得希乘的詞語可以寫成類似方塊字的形式,具體規則以ü(希頂語借詞)為例:

  1. 分割音節,將其分割為ü和;
  2. 如果音節前有兩個及以上的輔音字母,則把最後一個輔音字母前面的字母都當做部首,將後面的輔音字母都當做韻尾,將部首、韻尾和主音節分開,得到-ü -。
  3. 將主音節轉寫為漢字,變為 規疑。若主音節沒有漢字對應,則用類似希頂表音方塊字的方式將漢寫體進行拼合。
  4.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把前面的部首字母變成主音節轉寫的漢字的部首(優先使用第一部首,若主音節轉寫的漢字有這個部首則使用第二部首),把韻尾字母變成對應的漢寫體,韻尾書寫的時候小一號,這樣就變為了

外來語

希乘的外來語不需要和本土詞區分拼寫,音譯時一般可採取接近的發音。

在外來語中,如有必要轉寫聲調,可用↑和↓表示聲調的相對上升和下降趨勢。

例:《See Dình》可寫作 ↓或 。(註:印刷體中箭頭不能為斜體,只能是直的)

專有名詞

專有名詞的習慣和西文類似,每個詞首字母都要大寫,不在詞組首位的虛詞除外。

對於作品名,不使用書名號,用斜體表示,可音譯也可意譯。對於地名和人名,習慣和中文類似,但是除非在希乘語中有固有詞,否則一律按外來語音譯轉寫。

時間

希乘語的時間習慣和中文也類似,但不同的是希乘對12小時制的表示方法,以及一周七天採用七曜()。 12小時制需要在時間前加上時間段,不同的是希乘不使用am和pm,而是使用四個字。

5:00-7:00 7:00-17:00 17:00-19:00 19:00-翌日5:00
⇧弓 ⇧果虧 ⇧以 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乍  ⇧斥    ⇧果虧

化學元素

希乘語的化學元素用常溫下物態+該元素拉丁語的第一個音節表示,全部小寫,金屬寫作,液體寫作,非金屬固體寫作,氣體寫作,無論是否在化學語境一律如此表示。

數字

希乘語沒有「數字字母」一說,全部採用阿拉伯數字。

希乘語同時擁有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的表示方法,並且從希呂借來了表示整十的漢字。

希乘數字表
漢字數字 𬼽(⿱一丅) 𰀁(⿻丨二) 龶(⿱⿻丨二一) 龷(⿱艹一) 𰀉(⿻十口) 𰀦(⿰㠯㠯) ⿱㲺十 ⿻二九 𠥾(⿱久十) 廿 兆兆……
十進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10^2 10^3 10^4 10^8 10^16 10^32……
十六進制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10 11 12 13 14 1E 28 32 3C 46 50 5A 10 10^2 10^3 10^4 10^8 10^10 10^20……

顏色

希乘的顏色除了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purple)、粉色、靛藍(indigo)、紫羅蘭色(violet)、遺蹟綠(mungceladon)以外,其餘顏色都是通過組合實現的。雖然完全沒必要把遺蹟綠單獨列出來。

計量單位

希乘的計量單位統一採用音譯,只有kilo-例外,翻譯成-。

句法

希乘語的句法習慣大致和英語相同,同時和英語一樣首字母大寫,專有名詞大寫,

標點符號

希頂標點
序號 名稱 符號或簡述 Unicode 描述
1 空格 U+20 一般的西文空格。
2 句號 . U+2E 一般的西文句號。
3 逗號 , U+2C 一般的西文逗號。
4 問號 ? U+3F 一般的西文問號。
5 嘆號 ! U+21 一般的西文感嘆號。注意不要和0號字母混淆。
6 左、右雙引號 「 」 U+201C、U+201D 一般的雙引號。
7 左、右圓括號 ( ) U+28、U+29 一般的括號。
8 點號 · U+B7
  1. 用於分割部首修飾的界限,在沒有分割的情況下,部首默認修飾整個詞語。
    (以英語舉例,unluck·ble表示可解鎖的,unluckble/un·luckble表示不能上鎖的)
  2. 在可能出現歧義的情況下,把外來語和其它語素隔開。
9 連字符 - U+2D 一般的連字符,或者用作減號。
10 左、右單引號 『』 U+2018、U+2019 一般的單引號。
11 冒號 : U+3A 一般的西文冒號。
12 分號 ; U+3B 一般的西文分號。
13 加號 + U+2B 一般的加號。
14 乘號 * U+2A 一般的乘號,也可以作為屏蔽符號作用,有時,「希乘語」可以簡寫為「x*」。
15 除號 / U+2F 一般的除號,也可以當作「或者」()使用。
16 等號 = U+3D 一般的等號。

音系、聲調

音系

聲調

希乘語是半聲調語言,即在部分特定音節中聲調有對立,而在其它音節中不對立(表現為可以讀成任意音高)。 聲調符號如下:

正字法

音節結構

希乘語採用C-V-C的音節結構,其中輔音可以由任何輔音字母充當、韻腹可以由任意元音字母充當,韻尾有13個:pF、p、t、k、mF、m、n、N、E、i、u、空。
音節在語流中會有音變,音變可以寫出也可以不寫出。
音變分為兩種:韻尾被下一個音節的輔音影響、韻尾影響下一個音節。
韻尾被下一個音節的輔音影響的規則為:
韻尾影響下一個音節的規則為:
由於這樣的結構,希乘語不像其它希頂方言一樣「一字一音」。

外來語轉寫

字母、字母表

希乘語一共有 74 個字母。 早期希乘語給每一個輔音字母分配了唇化字母和顎化字母,字母總數多達 170 余個,後來刪去,字母數量就定型在 70 余個左右。儘管如此,希乘語仍然是字母數量第三多的方言,第二多的是希錄語(88 個)。

希乘語取消了呼讀音,以引入閉音節。

例文

(待補充)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