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遗迹iseki
“ | 立秋总是应雨时,却无重日再作春。 | ” |
— 遗迹
|
尔行至久绝人迹之墟。蒿莱没径,阒其无人。自觉欲探,驱之如前。拨荒蒿没顶,忽见一女,短发而色铜青,着罗裙,身修,低踞青石,支颊望天。闻声遽顾,瞳凝既至之人。
其女扬袂而呼曰:「你好诶,我叫遗迹……你是来这里玩的吗?」
尔曰诺。
其遂挽同坐:「这里只有我一个人。你来都来了,有什么想问的吗?」
尔则无言。
其执一策,对曰:「你要是没什么想说的话的话,来看看我写的东西?」
欢迎来到遗迹的世界!
Welcome to Reliquiase's world!
!
用户语言能力 | ||
---|---|---|
| ||
用户(按语言) |
简介
遗迹者,西文曰 Reliquiase,玖束语曰 Tjat luir,希顶社区成员也。
年十九,生于西元二〇〇六年三月三日,居于本星系群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太阳系地球,可循此开盒。
余好属文,常思撰述,以抒胸臆。
非犯余忌,则与相安;若伤于我,恕不敬也。
多言无益,欲识我真,当诣希顶社区,或常驻焉。
诚未晓己于尔,果合期否?
相处准则
- 直叙便可,莫拐弯。
- 有过便提,莫指责。
- 有事便说,莫迂曲。
- 应办尽办,莫焦急。
- 倾诉尚可,莫滥语。
- 无故请去,莫打搅。
- 叵理解者,莫侮辱。
- 伤害己者,杀无赦。
遗迹可透,亦可食。糊土豆粉,杀无赦。
希顶语言
希吕语
希除语——遗迹的日语改实验方言。
希乱语——更混乱的生草希顶语方言,目前有一些创新。
希乘语
其它造语
世界线衍生
希吕国——希顶世界线一虚拟国也,前身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震动表情
文学创作
其他衍生
懒得写了.jpg
画廊
快来欣赏遗迹美照(
实验性页面
用的个人页面的沙盒重定向过来,然后就成了这样,丢个链接先()
PUA测试
《揭》3.0
揭秘希顶语(第三版)
前言
尽管希顶语的名声早已洒得到处都是,但是中文互联网上似乎很难找到一份简明介绍来让其他人了解希顶语。现有的资料要么不够清晰明了,含有一些令人费解、不知所云的内容,要么干脆就是在传播一些相较于原本的希顶语来说不太全面、不太准确的知识。那么,希顶语究竟是什么样的?
希顶语自从创立以来经历了许多次迭代,希顶社区(下称「社区」)充分理解其理论花费了不小的时间。接下来,本文将基于前人的工作,对希顶语进行一个大致阐述,借此来更好地向各位介绍希顶语及其相关书写系统、相关语言,以大致一览希顶语的风貌。
本文不是权威信息源。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理解,这里简化了一部分可能令人费解的内容,更具体的内容请参阅其它资料。
(注:由于希顶字母并不能被键入,在没有图片时,本文所有的希顶字母都采用社区使用的一套区分大小写的字母映射来表示,叫做「希顶语聊天字母」,下称「聊天字母」,这也是纯文本环境下最常用的映射。有关聊天字母和希顶字母的对应见字母表。)
修订前言
早期社区对希顶语的认识、研究并不充分。第一版《揭秘「希顶语」》撰写时,社区对希顶语的理解还停留在通过黄雀飞自己的叙述「脑补」希顶语的样貌,尽管在理解时多有穿凿附会、以偏概全之处,但是也加入了一些社区成员自己的理解,因而产生了一些不太符合黄雀飞原本的描述的特点,俗称「侨」。
「侨」不代表错误。希顶语的各衍生语言都是由希顶社区从黄雀飞的希顶语衍生而来的,正是社区的创作使得希顶语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如今,希顶社区已经发展出了颇多希顶文化,不过,由于本文的目的主要是介绍希顶语本身,因此,将从黄雀飞的工作开始,逐步向外介绍黄雀飞及希顶社区的工作成果,「侨」的内容会较少提及。
希顶语的基本信息
希顶语,黄雀飞称「希顶字母华语」(希顶语:xdi8 aho fHLmA fa7Vi;发音:/sjiˈtjẽ aˈxo fuˈn̻ɑʊ mu fa ˈtʰweɪji/;拉丁转写(结音转写):Shidien Aho),是民间语言学家黄雀飞于 1995 年创造的构造语言(Constructed language),以希顶字母作为书写体系,音系是一种基于黄雀飞母语扩展的人造音系。
习惯上,汉语使用「希顶」来简称,希顶语则简称为“xdi8 aho”。「希顶」系希顶语“xdi8”的现代汉语译音,字面上具有「希望之顶」的含义,故作为该语言的名称。“aho”来自拉丁字母表的第1、8、15个字母,意在表现希顶字母是一种字母。同时,由于“xdi8 aho”希顶语方块字写作「灯⿰纟火」,和「灯火」形近,故附会「燃烧的灯火」之义。
希顶语本身是未完成的构造语言,因为虽有音系和一些自拟词汇(比如 xdi8 aho),但语法缺乏定义:黄雀飞拟定过语法,但资料丢失,后来自撰文稿除一部分特殊词汇以外,均使用希顶音来逐字转写汉语,如今由社区维护的「希顶方言」来实现语法功能。
希顶语进入社区之后,产生了多个希顶方言变体。自订语法且主要基于黄雀飞字表的希顶方言包括〇改希顶语、通用希顶语、希致语等,但其他方言可能不以汉字为中介,或不继承黄雀飞字表。一般使用「希顶语」一词,仅表示确定的语音词汇部分,社区里如今使用最多的方言是「〇改希顶语」,修改于「原教旨希顶语」。
「原教旨希顶语」是从黄雀飞于 2020 年发表在知乎上的字表整理出来的,以汉字对应的「汉字音」来逐字转写汉语,可以分为呼读音节(部首)和主音节(声旁),以基本希顶字母拼写,既表示含义也对应音素。每个汉字都由零至多个部首与一个主音节构成,所以理论上都有确定的读音,但是不一定符合某种汉语方言。
「〇改希顶语」和「标准希顶语」意在修正原教旨希顶语的汉字音中可能含有的错误。区别是,〇改希顶语尽量不去改动黄雀飞字表中原有的声旁,只修正笔误、字理错误;标准希顶语进一步改动、合并、拆分声旁,同时改变了部首分配,以使其更加符合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降低重码率,但代价是与原教旨希顶语不能互通。
其它方言将于下文提及。后文中出现的希顶语,如不加说明,都是〇改希顶语。
希顶语书写系统
希顶语以一种有 45 个字母的音素-语素混合文字「希顶字母」书写,由黄雀飞设计。注意,尽管部分字母与拉丁字母形状相似,但与拉丁字母通常表现的常用发音差距较大。
- 注:这些字母的拉丁转写,在后面跟 i 时,ui 要变成 y。如:vio 的拉丁转写不写作 nuio 而写作 nyo。
其中有 29 个声母字母(#1 至 #29)、2 个介音字母(#30 和 #45)、14 个元音字母(#31 至 #44)。黄雀飞另有设计数个字母(如 ! 、ü 等),不见于希顶汉字拼写但用于解释音系。
有的方言会用到0号字母「!」。它的呼读音是t1[tʰɯ]。
希顶字母的书体有常见的大小写,除此之外还有中写(Middle case)和汉写(Hanzi case),中写用于一部分专有名词,较为少见;汉写用来和聊天字母一起在纯文本环境下表示希顶字母、也可以用来拼写希顶表音方块字。希顶表音方块字将在后面介绍。
关于各个字母的名称,希顶字母是以呼读音(发音一栏的「呼读」)加上其汉写体在希顶语音系下的普通话发音(可以简单理解为黄雀飞口音的塑料普通话,注意不是希顶语发音。),两者拼合起来命名的。元音字母是呼读音在前,汉字发音在后,辅音字母、介音字母则相反。注意中间须携带连字符,例如,希顶字母 E 的名称为 E-yL,若去掉连字符则变成 EyL (㴗) 了,变成了一个汉字,此时字母 E 变成了部首(呼读音节),音节 yL 变成了声旁(主音节)。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歧义,直接念字母的呼读音也是可以接受的。具体有关「部首」「声旁」「希顶字诀」的东西会在后面介绍。
很难直接说清楚希顶字母的形状与其它书写系统形状之间的相似性。一方面,有很多字母是来源于拉丁字母的,而且追根溯源,发音和拉丁字母也有关系;另一方面,有一些字母是黄雀飞自己的发明。黄雀飞早期发明了很多字母,只有一部分进入了希顶语。
除此之外,希顶社区还创造了一些新的字母,如扩充字母、希吕字母等。
希顶字母的音系、拼读规则、音节构成、语音学特点
上文提到,希顶语用以拼读汉字音的音节分为两部分:主音节和呼读音节。这两种音节使用的字母没有区别,但是在在呼读音节中,字母拥有呼读音。它在这里事实上是一个同时描述语义和发音的意音符号,它不能参与拼读,而是读作独立的音节;在主音节中则没有,按照音素文字的方式来拼写。呼读音节不能和主音节连读,两个呼读音节也不能一起连读,如 tsa 不读 [tsa] 而读 [te'sa],4oquV (器)不读 [ɣoˈtɕʰweɪ] 而读 [ɣjeɣoˈtɕʰweɪ],4YFYq8(爱情)不读 [ˌɣaɪˈtwaɪtɕʰẽ] 而读 [ˌɣaɪtuˈɣaɪtɕʰẽ](如果读[ˌɣaɪˈtwaɪtɕʰẽ]就成了「艾玉青」,黄雀飞称其为「假词」,因为它不是个真实存在的词语)。 这同时意味着希顶语不存在拼写上的复辅音。从刚才的几个例子,可以注意到希顶语的重音通常不在呼读音节而在主音节上。尽管希顶语没有声调,但是有些使用者习惯把重音实现为音高对立,也有使用者把呼读元音读成弱化、清化甚至完全脱落,但是这些都不能视为声调特征。
45个字母的呼读音(希顶字母)如下:
- b、p、m、w、f:o
- d、t、l、g、k、h、N:e
- F、7、v、B、c、5:A
- z、D、s、r、H:1
- j、q、x、n:E
- y:a
- 4:ie
- u:wA
- i:yE
- A:yA
- E:4E
- 其他:自身
下面分别介绍声母、介音、元音。
声母
基本希顶字母有 29 个声母字母,形成 23 个声母辅音音素,可分为 7 组:b 组、d 组、F 组、z 组、j 组、g 组、B 组。
唇化字母内含 u 介音,用来书写声母辅音音素后加 u 介音所形成的整体,例如 va 读 [nwa]。
腭音字母相当于内含了 i 介音。
- b 组有唇音 b/p/、p/pʰ/、f/f/、w/ʋ/、m/m/,其中 b、p、m 发音部位是双唇,f、w是唇齿;
- d 组有舌尖龈音 d/t/、t/tʰ/、l/n/。特别地,l/n/ 可以实现为边音 ⟦l⟧ 或鼻化边音 ⟦l̃⟧。
- F 组有舌尖龈音 F[tw]、7[tʰw]、v[nw],是 d 组对应的唇化字母;
- z 组有舌叶龈音 z/ts/、D/tsʰ/、s/s/、r/ɹ/、H/n̻/,被动调音部位是龈,比普通话的 z、c、s(被动调音部位在齿、龈之间)靠后。
- j 组有腭音 j[tɕ]、q[tɕʰ]、x[ɕ]、y[j]、n[ɲ],是 z 组对应的腭音字母。[tɕ、tɕʰ、ɕ] 是龈–腭音,[j] 是硬腭音(与介音 /j/ 相同),[ɲ] 也是龈–腭音 ⟦ɲ̟⟧。
- g 组有软腭音 g/k/、k/kʰ/、h/x/、4/ɣ/、N/ŋ/。 /k、kʰ、x、ɣ、ŋ/ 后接 /j/(包括后接 [ɥ、i、y])时为软腭前音 ⟦k̟、k̟ʰ、x̟、ɣ̟、ŋ̟⟧;后接其他音时 /k、kʰ、x、ŋ/ 为软腭后音 ⟦k̠、k̠ʰ、x̠、ŋ̠⟧,/ɣ/ 则脱落,但在一些使用者口中也可以不脱落。/ɣ/ 接非前高元音时的脱落可以理解为 ⟦ɣ̠⟧ 总是变成和这个元音同部位,于是和元音没有区别了。
- B 组有软腭音 B[kw]、c[kʰw]、5[ŋw],是 g 组对应的唇化字母。h 和 4 没有合口,所以没有对应的唇化字母。
不送气塞音:b、d、F、z、j、g、B;
送气塞音:p、t、7、D、q、k、c;
塞音包括爆发音和塞擦音。不送气塞音通常较清脆,送气塞音通常为弱送气,且塞音部分有时较弱。以普通话为参照,希顶语的不送气塞音接近于普通话送气塞音去掉送气,希顶语送气塞音接近于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加上弱送气。
清擦音:f、s、x、h;
近音:w、r、y、4;
/ɣ/ 这里是软腭近音 /ɣ̞/ 的简写。这一软腭近音不宜标作 /ɰ/,因为 /ɰ/ 已经被指定为不圆唇音(跟指定为圆唇音的 /w/ 相对),而 4u- 中的 4 是圆唇的,将 4u- 标作 /ɰɥ-/ 就不太合适。/ɣ/ 则是是否圆唇未定的,兼适用于 4- 和 4u- 中的 4。近音 [ʋ、ɹ、j、ɣ] 有时偏紧,接近浊擦音 ⟦v、z、ʝ、ɣ⟧。
鼻音:m、l、v、H、n、N、5。
鼻音 [m、n、n̻、ɲ、ŋ] 常有或重或轻的口除阻(oral release),即 ⟦mb̆、nd̆、nd͝z、ɲd͝ʑ、ŋɡ̆⟧。
介音
基本希顶字母有 2 个介音字母,根据声母字母的不同形成 3 个介音辅音音素:i/j/ u/w/ (ü)[ɥ]。
u/w/ 为圆唇的双唇近音,不带有软腭动作,更不是双唇–软腭近音。hu-、4u- 中的 u 不是 [w],是 [ɥ]。历史上它们曾拼作 hü-、4ü-,因为 h、4 不能与真正的 u 相拼,所以后来 h、4 后的 ü 简写作 u,这样也无需为 h、4 引入对应的唇化字母了。类似地,腭音字母 j 组后的 u 和 ü 没有区别,只拼作 u。这样,基本希顶语就无需使用字母 ü 。不过,因为/jw/(与 /wj/ 等价)实现为 [ɥ],现在有时也会引入专门的介音字母 ü 表示 [ɥ]。
舌叶龈音(z 组)后的 /j/ 与声母融合(使之腭化)而自身消失,如 ja、jua /tsja、tsjwa/ 实现为 [tɕa、tɕwa]。注意 [tɕwa] 中的 [w] 同样只是圆唇,不带有软腭动作。有一种习惯是仍将其标为 [tɕja、tɕɥa],但是腭音(j 组)和元音之间不仅在拼写上没有 [j] 介音,例如 ja 的标准拼写是 ja 而不是 jia,在语音上也不存在一个明显的 [j] 介音,例如 ja 的发音是 ⟦tɕa⟧ 而不是普通话 jia 那样的 ⟦tɕja⟧。不过,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把它发成 ⟦tɕja⟧。腭音后的圆唇介音也是如此,它通常不发到明确的 ⟦ɥ⟧,而仅仅是一个和 [tɕ] 同部位的圆唇过渡音(或许可标作 ⟦ɹ̠ʷ⟧),因此这个介音直接写 [w](只是圆唇,不带有软腭动作)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同样,也有一些使用者和方言把它发成 ⟦ɥ⟧。
唇齿音 /w、f/ 后的 /j/ 是腭化唇齿近音 ⟦ʋʲ⟧,软腭音(g 组)后的 [j、ɥ] 为央化的 ⟦j̈、ɥ̈⟧。
唇音声母(b 组)和唇化字母声母后通常不写 u,舌叶龈音(z 组)和腭音字母后通常不写 i,就算写出也不会发音,如ba和bua发音相同。
元音
基本希顶字母有 13 个元音字母,与介音字母组合后形成 15 个音素:
- 高元音:E[i] iA[y] 1/ɯ/ A/u/
- 中元音:e/e/ o/o/ V/eɪ/ 6/əʊ/ 8/ẽ/ 3/õ/
- 低元音:a/a/ Y/æɪ/ L/ɑʊ/ 2/æ̃/ T/ɑ̃/
- 这里不将 E 视作独立音位而是视为 i+1。/jɯ、ju/ 实现为 [i、y]。
- uE/jwɯ/ 实现为 [wi],这里的 [w] 仍然只是圆唇,不带有软腭动作,所以另一种习惯是将其标为 [ɥi]。它的发音确实是 ⟦ɥi⟧,但是考虑到单独的 E 并不会标作 [ji],那么对应的圆唇介音者也不宜标作 [ɥi]。这里的 [w] 不代表软腭音,舌面与 [i] 同部位,那么自然就是 ⟦ɥ⟧ 了。
- /wɯ/ 和 /wu/ 不存在,因为它们就算存在也会实现为 [u],与 /u/ 无别,不需要多此一举。同理,/jwu/ 也与 /ju/ 无别。
- /ɯ/ 介于 ⟦ɨ、ɯ、ə⟧ 三者之间。双唇音 /p、pʰ、m/ 后的 /ɯ/ 有一点圆唇,接近 ⟦ɵ⟧,但很多使用者和方言中无此特征。
- 舌叶龈音(/ts/ 组)后的 /ɯ/ 可以实现为成音节龈近音 ⟦ɹ̩⟧。特别地,舌尖龈音(/t/ 组)后的 /ɯsɯ/(/sɯ/ 为一个呼读音节)也可以实现为 ⟦ɹ̩⟧,如 t1s /tʰɯsɯ/ 可以实现为 ⟦tʰɹ̩⟧ 或 ⟦tʰɨsɹ̩⟧,前者的 ⟦ɹ̩⟧ 可视为 ⟦ɨsɹ̩⟧ 的缩合。
- 唇齿音 /f、ʋ/ 后的 /u/ 实现为成音节唇齿近音 ⟦ʋ̩⟧,/ju/ 实现为成音节腭化唇齿近音 ⟦ʋ̩ʲ⟧。
- /e、o/ 是中元音 ⟦e̞、o̞⟧。
- /e/ 有时偏后,为 ⟦ə⟧,尤其是在软腭音(/k/ 组)后的 /je、ɥe/ 中经常随介音一同央化。
- /a/ 是央元音 ⟦ä⟧。
- /eɪ/ 中的 /e/ 也是中元音 ⟦e̞⟧。
- /əʊ/ 中的 /ə/ 略带圆唇,/ʊ/ 偏前接近 ⟦ʉ̞⟧ 且不太圆唇。也有习惯把它标为 /oʊ/,但必须注意它的开头很不圆唇。
- 低的二合元音 /æɪ、ɑʊ/ 往往动程较小,仅实现到 ⟦æe、ɑo⟧ 或更不饱满,在语速快时甚至可单化成 ⟦ɛ、ɔ⟧。标音时不采用 /æe、ɑo/,以免后半段被误认为单元音 /e、o/;也不采用 /ai、au/,以免被误认为 /a.i、a.u/ 两个音节。
- /ɑʊ/ 中的 /ɑ/ 基本上是次低央元音 ⟦ɐ⟧。
- 鼻化元音经常带有弱而模糊的向上的动程,尤其是 /ẽ、õ/,但是标音时为了避免累赘,按单元音书写。
- /ẽ/ 的开头也是中元音 ⟦ẽ̞⟧,但是 /õ/ 的开头经常就是半高元音。
- /õ/ 的开头不太圆,有一个逐渐变圆的动作。
- /ɑ̃/ 基本上是次低央元音 ⟦ɐ̃⟧。
拼合规则
希顶语的音节可按汉语习惯划分为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可以四呼为线索概括音节拼合规则:
拼 → ↓ 声母字母 |
不圆唇高元音 | 圆唇高元音 | 非高元音 | 规则概括 | ||||||
---|---|---|---|---|---|---|---|---|---|---|
齐 | 撮 | 开 | 撮 | 合 | 齐 | 撮 | 开 | 合 | ||
b、p、m 不分开合; | ||||||||||
、 | [i] |
[y] |
[u] |
[ja] |
[a] |
不分开合 不分 、 | ||||
组 | [ɯ] |
[u] |
[ja] |
[wa] |
不拼齐撮 | |||||
腭音字母 | [i] |
() ([wi]) |
[y] |
[a] |
[wa] |
不拼开合 | ||||
、 | [i] |
[wi] |
[ɯ] |
[y] |
[ja] |
[ɥa] |
[a] |
不拼合 | ||
其他声母 | [i] |
[ɯ] |
[y] |
[u] |
[ja] |
[a] |
开合二分 四呼俱全 | |||
唇化字母 | [wi] |
[ɥa] |
[wa] |
注意 hu-、4u- 中的 u 实为 ü [ɥ]。表中以 a [a] 作为非高元音的代表。另一种习惯是将齐、撮二呼一律标为 [j、ɥ] 介音。腭音字母拼 uE 暂时无字,但是是合法音节。在这张表之外还有一些音节是不合法音节,可能是因为合法音节数量较少而被分配了希顶汉字,如原教旨希顶语中的卅 sia、逝 siz。〇改希顶语基本没有不合法音节。
音节构成
希顶语有一个特点就是声母字母、韵母字母都只用一个字母表示。这样做不仅有缩短拼式、增加部首字母的考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明确区分主音节和呼读音节之间的界限。
上面提到,希顶语由主音节和呼读音节构成,主音节又分为声母、介音和元音三部分,其中可以没有介音,但是必须含有声母和元音。所以合法音节一定是声母和元音左右「闭合」的部分,其余部分都是部首,而且部首一定是单个字母的。
元音的三位一体指希顶字母里,辅音性半元音、介音性半元音、元音三者在表层同音的情况,又称「三母同音」。不合并成同一个字母也是有这样的考虑在内。
为了更好地解释希顶语如何区分主音节和呼读音节,这里举几个例子(这里的例子不一定对应希顶汉字):
- 还是上面提到的 EyL,这里 E 是呼读音节,不「闭合」;yL是主音节,「闭合」,这里是 E 去「修饰」了主音节 yL。
- 扉 pfV 是呼读音节 p 和主音节 fV 构成的。pf不能连读,否则会破坏呼读音节和主音节之间的界限。
- 假设希顶字母 L 对应的音位不是一个字母,写作两个字母 ao ,是一个部首。我们发现,无法区分 aof2 里是两个字母 a、o 「修饰」主音节还是作为一个整体「修饰」主音节、也无法区分 nao 是主音节 naH + o 还是主音节 nao。
- 假设作为介母的 i 和作为韵母的 E 是同一个字母,会无法区分 hio 是主音节 hiH + 呼读音节 o 还是主音节 hio 不带呼读音节;
- 假设以 4 开头的音节比如 4o 去掉 4 变成 o,会无法区分 to 是主音节 o + 部首 t 还是主音节 to 不带部首。
- 卅 sia、逝 siz 是两个不合法音节。假如 siz 是一个合法音节,那么可以逆分析出基本声旁 siH 和部首 z。那么 sia 是 主音节 siH + 呼读音节 a 还是主音节 sia 呢?我们知道 sia 是一个主音节,所以 siz 只能是不合法音节了。
综上可见,希顶语的主音节是相对封闭的,以辅音开始、介音承接(可能没有介音)、元音结束。呼读音节则像主音节两侧的附件,不和主音节连读但又不能脱离于主音节单独存在。
语音学特点
希顶语的音系是很规整的,尤其是辅音部分。 相较于普通话,希顶语需要注意的语音学特点有:
- 没有 [n] 和 [l] 的对立。尽管希顶字母 l 和 v 在普通话母语者的听感里会很像普通话的 l 和 lu ,甚至这两个字母的辖字都是普通话声母为 l 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记成 /l/ 是合适的。
- 不分平翘舌。希顶语的 z 组比较靠后,甚至比 d 组都靠后(所以才会有 l/n/ 和 H/n̻/ 的对立),部位在普通话的 z 组和 zh 组之间。普通话的 z 组比 d 组靠前。普通话母语者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组,如果稍不注意的话就会把 H 也发成 [n],而 H 是绝对不会和 d、t、l 同部位的。
- 没有声调、浊音。其实黄雀飞创建希顶语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同音字,但是一并消除了声调。(黄雀飞原话:「希顶字母华语基本没有同音字,任何汉字希顶字母华语读音都是不同的。」)没有浊音可能是因为黄雀飞认为浊音是声调的附加特征,并不能很好地区分对立。
- 不分前后鼻,合并为鼻化元音。不能发成汉语或者英语那样的鼻韵尾,有点像法语。
- 相较于普通话将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进行了大量调整,导致希顶汉字音与中古汉语的等和呼完全没有对应关系,比如将开口呼汉字大量调整去其余三呼;同时把其余三呼的字调整到开口呼,俗称「凑四呼」。如家 ja,国 go,百 biY ,壬 ru8。
- 有一个「零声母」4、有在开头发音的声母 N。之所以用引号括住是因为 4 不算是一个真正的零声母,只是一个和 g 同部位的近音而已,更不是什么喉塞音。由于这个近音发得本来就不算明显,初学者很容易分不清 y 和 4i、yu 和 4u(ü) 的分别,也要务必注意。
- w 完全是唇齿近音 /ʋ/,也就是新派普通话 w 在不接 u 和 o 时的发音。但是注意希顶语 w 接 A 和 o 也是发唇齿近音的,和普通话不太一样。
希顶汉字音、形声构字法
前面已经不厌其烦地提到了主音节和呼读音节,但是并没有说它们是如何组合的、如何对应希顶汉字的。
一个汉字一般有一个确定的希顶汉字音,但是没有直接的规则对应关系,由一个主音节以及几个呼读音节构成。希顶声旁和汉字的声旁不是严格对应的,将汉字拆出部首和基本声旁的时候也不是「细细切做臊子」,有些时候在汉字里并非独体字的字符也单独作基本声旁,而一个希顶基本声旁有时亦对应多于一个的汉字声旁。(如,「邦」虽然是形声字,而且有一个部首,但是对应希顶语基本声旁 bT;「绑」的希顶语读音是 abT ,因为部首「纟」对应希顶字母 a,声旁「邦」对应基本声旁 bT。)有时部件的对应不完全按照汉字字形,罕见或非规则的部件亦参考语义而重新定义(如,「睾」定音为 giLe ,被理据重构为 ⺼+皋)。对于一个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往往单独分配一个基本声旁(例如,「杏」很难找到声旁,被单独分配了一个声旁 48H),但是原教旨希顶语里也有会意字拆成两个部首而没有基本声旁的例子(例如,「闯」是 mg,因为门对应字母 m,马对应部首 g),或者二者兼有(例如,「香」是 hT,首先「香」的读音本来就和 hT 接近,其次 h 代表部首「禾」,T 汉写体是日,长得像日)。
主音节,也叫「基本声旁」或「声旁」,是希顶语中不可再分割、相对封闭的音节单位,对应汉字的声旁。一些声旁的发音比较符合直觉,例如方 fT。但是还有许多声部的读音被随意地映射到与原本读音完全无关的音节,俗称「及吉」或「及」,例如京 Ni3,时 HoH;以 N(多对应普通话j、q、y为声母的字)、5(多对应普通话x、y为声母的字)、(多对应x、q、y)、7(多对应y)、H为声母(多对应z、c、s、zh、ch、sh)以及以 k、B、c 为声母,带i介音的音节、还有「凑四呼」的音节多属此类。
呼读音节,也叫「部首」,是「修饰」声旁所使用的希顶字母,以字母含义对应汉字的部首。部首几乎总是简并的,即一个希顶字母同时对应于多个汉字部首或用法,前面字母表里的希顶字诀有提及。汉写体和希顶字母对应的部首没有太大的关系。如:白、日、光等汉字部首均对应 b 这个呼读音节;3不仅对应部首王玉玨,还对应将部件重复 3 次的用法,如玛 3ma,骉 3maH(这里为了避免重码,给骉加了H)。H的话比较特殊,它不对应部首,只对应一些特殊用法。尽管如此,对于一些十分罕见的部首,或者出现整个汉字对应一个形旁的情况(比如喃字),就很难找到一个希顶字母来对应了。
希顶语的基本声旁约有 1400 个,对应 10000 多个希顶汉字,但在黄雀飞撰写完成时包含笔误以及双部首顺序不规则等问题,因此希顶社区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正。希顶汉字音与汉字之间的生成关系一般为形声、引示、象声等构字法。
下面举几个例子介绍希顶语的形声构词法:
- 房=p(部首「户」)+fT(方₁ fang)=pfT
- 玲=3(部首「王」)+li8(令₁ ling、lin)=3li8
- 晨=b(部首「日」)+Bi8(辰₁ chen、chun)=bBi8
- 琳=3(部首「王」)+li8H(林)=li83
这里 p、3、b 是部首,fT、li8、Bi8 是不含 H₁ 的基本声旁,li8H 是 含 H₁ 的基本声旁。
基本声旁可以分为两类:不含 H₁ 的基本声旁和含 H₁ 的基本声旁。
对于不含 H₁ 的基本声旁,部首添加在基本声旁之前;对于含 H₁ 的基本声旁(也就是 H 放在末尾的基本声旁),添加部首时要去掉 H,然后把部首添加在基本声旁之后。部首在声旁中的位置只与该声旁是否为含 H₁ 声旁有关,与汉字部首在字中的位置完全无关。如鵝、䳘、鵞、䳗的希顶语均为 4ion=n(部首「鸟」)+ 4ioH (我₂ e)=鹅。
希顶语不拒绝多音字,一个汉语声旁可以对应多个基本声旁,一个基本声旁也可以对应多个汉语声旁。例如:
- 遍=z(部首「辶」)+bi2(扁₁ bian)=zbi2
- 偏=V(部首「亻」)+pi2(扁₂ pian)=Vpi2
- 昭=b(部首「日」)+zL(召₁ zhao)=bzL
- 邵=b(部首「卩」)+sLH(召₂ shao)=sL1
- 超=D(部首「走」)+BLH(召₃ chao)=BLD
- 迢=z(部首「辶」)+7iLH(召₄ tiao)=7iLz
- 貂=v(部首「豸」)+diL(召₅ diao、刁)=vdiL
- 叼=o(部首「口」)+diL(召₅ diao、刁)=odiL
声旁下的小数字是给基本声旁对应的汉字声旁的编号,一般希顶语分了几个声旁就编几个号。声旁后面的拼音是归入这个基本声旁的汉字的普通话发音,不管声调。如果这个声旁本身是一个希顶汉字的话,它对应的希顶汉字发音按照它的普通话发音归类。比如扁有 biǎn、piān 两读,所以希顶语对应的有 bi2、pi2 两读;召只有 zhào 一读,所以希顶语也只有 zL 一读,sLH、BLH、7iLH 都不对应任何汉字(但是 diL 对应刁,因为召₅ diao 和刁共用了一个声旁 diL)。
具有多个部首的字,通常声部先与结合更紧密的部首结合,再在字前加上另一个部首对应的字母。注意,这里不同方言有差异,〇改希顶语是默认无论第一个部首添加在前还是添加在后,第二个部首都是添加在前的。例如:
- 照=x(部首「灬」)+b(部首「日」)+zL(召₁ zhao)=bzL
- 型=d(部首「土」)+l(部首「灬」)+x8H(幵₂ xing、heng)=dx8l
有时常省略居于内层的部首,仅出现在外层的部首。有时汉字的复合声符和其子声符共用同一个希顶声旁表示,但单用时常使用部首来区分。例如:
- 铍=N(部首「钅」)+piLH(皮₁ pi、bei)=piLN
- 波=E(部首「氵」)+bio(皮₂ bi、bo)=Ebio
- =N(部首「钅」)+E(部首「氵」)+bio(皮₂ bi、bo)=NEbio,但是通常省作 Nbio。原因是的波只做声旁,这个字和水肯定没有关系;去掉E也不会引起歧义;NE 可以拼成一个音节,容易被误解为两个主音节。
特别地,字母2、3、4有时作为数字字母,表示一个部首或者部件重复相应的次数。例如:
- 焱=3(三)+ho(火)=3ho
- 淼=3(三)+7iVH(水)=7iV3
- 器=4(四)+o(部首「口」)+quV(犬)=4oquV
标准希顶语重新分配了声旁。在标准希顶语中,有些会意字不太能找到合适的基本声旁,因此会根据语素和谐声系进行「训写」,把不太好分配的会意字「训写」到一个真实存在的或者一个假想的异体形声字上去。例如:
- 伞(「训写」为「繖」)=a(部首「纟」)+sua(散)=asua
- 芟(与钐同源,在同一个谐声系,「训写」为不存在的「彡+殳」)=7(部首「殳」)+s2H(彡)=s27
希顶语还有一些整体的连绵词。这些连绵词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因此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分配希顶语读音。例如:
- 乒乓=o(部首「口」、代表一个抽象的「拟声词」的记号,作为拟声词时这个o可以不读出)+pi8pT(作为整体,不可拆分的「乒乓」)=opi8opT(这里的o是中写体,但是由于输入不便,〇改希顶语改为用连字符连接,写成 o-pi8pT)
- 圐圙=m(部首「囗」,注意不是「口」)+kAve(整体)=m-kAve (注意希顶汉字音里 v 代表 lu,单字形式是 mkA 和 mve。)
但是请注意,由于现行的希顶翻译器都以单个汉字为单位,所以在翻译器里这些词只会以单字形式出现,如乒 op8 乓 opT。
下面介绍希顶字母 H 的规则。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 H 分为两种:H₁ 和 H₂,又叫后 H 和前 H。
放置于要「修饰」的声旁或汉字音以后的 H 是 H₁。一个基本声旁添加了 H₁ 以后,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基本声旁,这个基本声旁称作含 H₁ 的基本声旁,不含 H₁ 和含 H₁ 的基本声旁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如前面提到的 li8H(林)和 li8 (令₁ ling、lin)。习惯上,不对应任何汉字的基本声旁,或者比较生僻的独体字、会意字有可能含 H₁。H₁ 在这里其实不是一个部首(但是音系上,是一个呼读音节)。
放置于要「修饰」的声旁或汉字音以前的 H 是 H₂。一个添加了 H₂ 的基本声旁和原本的基本声旁关系密切,这里的 H₂ 其实可以看作一个部首。
前 H 的第一种用法是表示一个基本声旁去掉部首或者进行了指事操作后的变体。例如:
- 小=H₂(去掉部首「月」)+xL(肖)=HxL
- 舄=H₂(去掉部首「宀」)+xo(寫、写)=Hxo
- 甪=H₂(指事)+Ne(角₁ jiao、jue)=HNe
第二种用法是指示一个没有部首的连绵词。这里的连绵词是〇改希顶语增加的,原教旨希顶语只有一个 Hje 的孤例。例如:
- 孑孓=H₂(没有部首)+jejue(整体)=H-jejue (单字形式是 Hje 和 Hjue。)
- 彳亍=H₂(没有部首)+DEDA(整体)=H-DEDA (单字形式是 HDE 和 HDA。)
第三种用法是〇改希顶语新创的,是借音。借走这个声旁以及这个声旁对应的希顶普通话读音作为声旁。这要求含 H₂ 的声旁和不含 H₂ 的声旁希顶普通话同音(声调不算)。
- 所=H₂(借音)+so(索)=Hso
- 稣=H₂(借音)+co(黍₁ shu,希顶普通话不分平翘)=Hco
如果一个添加了 H₂ 的基本声旁还要另外添加部首,这时 H₂ 是不能像 H₁ 一样去掉的,例如:
- 苏(蘇)=y(部首「艹」)+H₂(借音)+co(黍₁ shu)=yHco
这也反映了 H₂ 可以看作一个部首。
当两个汉字具有相同声部而部首不同,或部首相同而结构和语义不同,则以最常见的字为基准,按生僻程度递增分别是不添加 H、添加 H₁、添加 H₂、同时添加 H₁ 和 H₂。但是如果两个汉字的语义接近则可以不分离,使用同一个汉字音。例如:
- 岭=w(部首「山」)+li8(令)=wli8
- 岺=w(部首「山」)+li8(令)=wli8H
注意同一个希顶字母可能对应不同的汉字部首。又如:
- 弶=l(部首「弓」)+Ni3(京)=lNi3
- 勍=l(部首「力」)+Ni3(京)=lNi3H
即使原来的声旁是一个添加了 H₁ 的声旁,再次添加 H 的顺序也是不变的。例如:
- 劲=l(部首「力」)+j8H(巠)=j8l
- 刭=l(部首「刂」)+j8H(巠)=j8lH
- 弳=l(部首「弓」)+j8H(巠)=Hj8l
对于中文汉字,有时简体、繁体会被分离到不同的字音,不同的方言对其处理不尽相同:对于标准希顶语,汉字按义项分离,相同的义项对应相同的汉字,往往统合到常用或符合字源的一者。所以远、遠都是 ztiV。对于原教旨希顶语和〇改希顶语,字理不相同(但是单纯的讹变、或者简化前和简化后两个字的字理在希顶语里碰巧一样的除外)就会被分离,如远 zyuo,遠 ztiV。在后者,如「爱」和「愛」、「杀」和「殺」虽然在汉语中都只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但对应到希顶语之后可以分离成不同的字音表示。例如:
- 殺=7(部首「殳」)+sa(杀)=7sa
- 愛=F(部首「心」)+4YH(爱)=4YF
- 我爱尔 wo 4YH nu8
- 我爱你 wo 4YH Vnu8
- 我爱妳 wo 4YH Anu8
- 我愛尔 wo 4YF nu8
- 我愛你 wo 4YF Vnu8
- 我愛妳 wo 4YF Anu8
但是,不是所有简繁体字的希顶语都是不同的,比如东和東都是 d3。
这种特性进一步可以开发用来表达一些微妙的语义差别。例如:
- 可以规定「爱」(4YH)字只能表达浅层的、无关痛痒的小爱,而「愛」(4YF)则表达的是深切的、伟大的爱(因为 4YF 比 4YH 多了一个心)。为了强调这个字,希顶语弃用了 4YH,所以现在「爱」也用 4YF。
- 「我」「你」「妳」「他」「她」「它」希顶语分别是 wo、Vnu8、Anu8、tiaV、tiaA、tiaf。希顶社区如今常用去除部首的基本声旁表示不强调性别特征,有不强调性别的第二人称 nu8(尔₁ ni、er)、不强调性别的第三人称 tiaH (他、它₁ ta)。其中「尔」本来就有古义表示「你」,但是 tiaH 无字,所以有些社区成员用希顶语 ta(沓)表示不强调性别的第三人称。如果非要用希顶语强调第一人称的性别,也可以用 Vwo 和 Awo。可以大胆放心地用,因为「俄」「娥」两字普通话读音是 é,被归类到基本声旁 4ioH(我₂ e)去了,希顶语是 4ioV 和 4ioA。
希顶汉字和希顶表音方块字、及其与希顶书写系统的对应关系
希顶语一般使用希顶字母书写,但也可以使用希顶汉字、希顶表音方块字书写。希顶汉字,是希顶语根据希顶汉字音及其对应规律书写为汉字形式的文本。其汉字的用法与书面汉语有一定差异,书面汉语的同义字或纯粹异体可能是泾渭分明的希顶语词。希顶表音方块字,其将希顶字母的汉写体字母按一定规则进行二维排列,构成形如汉字的形式。注意在这里,作主音节里的介音时 i 和 u 的汉写体是厂和冖,作部首时 i 和 u 依然是工和午,这么做是为了让方块字看起来更像汉字。希顶表音方块字方块字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将所有部件写成汉写体的形式,第二种只将声旁替换掉,部首不替换。例如该图:
「希顶字母」这个词语,可以用希顶字母写作 xdi8 aho fHLmA,也可用希顶汉字写作第一行汉字,也可用希顶表音方块字写作第二行、第三行汉字。一般而言汉写体的排列是不受限制的,只与文本的视觉方向有关。希顶表音方块字的出现可能是为了方便中文与西文混排时排版上的需要(只要看看《代微积拾级》就知道竖排中文和横排西文混排多痛苦了)。
汉写体单独出现的时候,也是可以和其他书体一样横排混排的。这时候汉写体一般也写成字母大小。
需要注意,希顶语词、希顶汉字和汉字并不是完全系联的。所有的汉字对应的希顶汉字都可以分配希顶语读音,但是一个希顶词不一定可以写成存在的希顶汉字,即使有希顶汉字也不一定是存在的汉字。比如刚刚提到的 tiaH、Vwo 和 Awo,还有希顶语的名字 xdi8 和 aho(实际上 xdi8 和 aho 是希顶语的非汉语语素,不对应一个已经存在的汉字。原教旨希顶语里「灯」「燈」 都「训写」作 xd8,xdi8 专指希顶)。tiaH 压根不能写成希顶汉字;Vwo、Awo、xdi8 可以写成希顶汉字,但是与「俄」「娥」「灯」同形了。按照声旁的读音倒推的话,它们应该读 wǒ、wǒ、dīng。aho 写成的希顶汉字倒是没有与任何汉字同形,社区早期认为它是一个生造汉字,实际上只是一个希顶汉字而已,读音的话,按声旁倒推也应该是 huǒ。
希顶汉字、自造字、字集扩充
希顶语现收字11000余个,但是不是所有的字我们都能知道它的希顶语读音。如果要给一个汉字方便地找出一个希顶语读音,这个汉字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它是一个希顶汉语语素、即使不是,也至少是汉语语素中的字;
- 我们知道它的汉语读音。
例如:
这其实就是把「热烈欢迎新同学」的部分汉字部件随机调换后产生的「新的汉字」。其中一些汉字并不存在,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汉字的形声关系以及汉语读音,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它的希顶语读音。当然,有些「汉字」可能根本没有希顶语读音,或者只能构拟一个很牵强的希顶语读音。
先看比较好确定声旁的读音的:
- 扻(音kǎn)=8(部首「手」)+ki2H(欠₂ kan)=ki28
- ⿺辶歹=z(部首「辶」)+liYH(歹₁ 列省声)=liYz
- ⿰亲又=8(部首「又」)+Fi8(亲₁ qin、xin、chen)=8Fi8
再看不太好确定声旁或者部首的:
- ⿱⿰子刂灬里,哪个是声旁?如果把「子」当作声旁,有原字=x(部首「灬」)+l(部首「刂」)+HL(子)=xlHL;如果把「刂」当作声旁(「到」就是,所以不能排除这种情况),有原字=x(部首「灬」)+V(部首「子」)+dL(刀)=xVdL。
- ⿱⿱⺍冖卬里,哪个是声旁?如果把「卬」当作声旁,读 ang、yang 的话,有原字=f(部首「⿱⺍冖」)+4TH(卬₁ ang、yang)=4Tf;读 yi、yin、ying 的话,有原字=f(部首「⿱⺍冖」)+7iYH(卬₂ yi、yin、ying)=7iYf;如果把「⿱⺍冖(「学」省声)」当作声旁,则有原字=D(部首「卬」)+xueH(学)=xueD。
再看难以分析声旁的:
- ⿱⿰丸斤灬里,哪个是声旁?如果把「斤」当作声旁,因为不知道读音,「斤」的基本声旁又特别多,就不列举了,和上面的「卬」的两种情况类似;如果把「丸」当作声旁,则有原字=x(部首「灬」)+7(部首「斤」)+w2H(丸)=xw27。
需要注意,这里的读音恰好都没有和已有的希顶汉字音重复。如果碰到了,则按照上文所说添加 H₁ 和 H₂ 的方法添加 H。
通过这种方法,希顶语可以在五个字母以内确定有汉语读音的汉字的希顶语读音。如果不知道一个汉字的读音,或者它不是汉语汉字压根没有汉语读音的话,很难分配一个希顶语读音,即使分配也十分牵强,尤其是喃字、古壮字、方块布依文这类,对于希顶语就「水土不服」。以喃字再举几例:
- 𡨸 chữ 这个字的形旁是「字」,声旁是「宁(㝉)」。㝉有基本声旁 HA,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部首来对应「字」。这个字原教旨希顶语、〇改希顶语、标准希顶语都无法处理。希雅加入了整个字的部首用法以弥补这个不足,所以部首是 fHL,声旁是HA,写成 fHL-HA。
- 𠬠 một 这种字不是形声字。显然不可能为这个字单独安排一个希顶声旁,太奢侈了。鉴于它是「没(mioE)」的讹变,或许可以给它一个 mioH,但是作为非汉语汉字,占用了一个基本声旁有些不妥。
可见,虽然表面上喃字的造字法和希顶语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其规则在希顶语里非常尴尬——究其原因,是喃字中任意一个具象的汉字都可以作形旁,而希顶字母只有45个,只能表达宽泛的、抽象的意义,没办法精确表意。
「希顶华语」「希顶汉语」之别、希顶的特有语法
[希顶语]一词,一般为「希顶字母新华语」之缩略;但其实在汉语和希顶语之间,还有一种「过渡态」语言——「希顶字母旧汉语」,社区称「希灯语」。原教旨希顶语和希灯语是黄雀飞的希顶方言,别的希顶方言均为社区成员发展。《萤火虫》即是希灯语写就(注意不是希顶语)。
「希灯语」就是取汉字的汉语读音,去掉声调,转为合乎希顶字母拼写规律的希顶字母记写后,在各个「字」相应位置加上从原本汉字中提取出来的部件对应的希顶字母而成的结果。注意部首不读出来,因此希灯语的听感像塑料普通话。例如:
萤火虫 → ying huo chong → y8 ho ci3 → yy8 xho kci3H。
如今的希顶语大部分都是对汉语的转写,极少具有自己的独特语法、语义体系。早期的希顶语可能有一套非汉语的、详细的语法和词表,但后来由于不明原因取消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残留用法、残留词汇。比如:
- 希灯语中,对形容词的否定可以将带点的希顶字母 N 附在词之前,如「大」da;「不大」Nda。(现在有些方言里用 0 号字母“!”来表示否定,用法类似。)
- 任意名词都可以活用为形容词,如「火亮火亮的」—— ho-viTH ho-viTH de(对照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的「叫得山响」——7i6o zde s2 opiT)。
- 非汉字文化圈的国名,取前三个字母+go。如新加坡 Singo,美国 Amego。推测早期的希顶语可能有更多后缀以分割类别。
- 其他外来语采用音译,在两侧加尖括号。如巧克力可作<Dokolate>或<chocolate>。注意后者不是希顶字母是拉丁字母。
- 希顶数字用 o、1、2、3、4、b、6、7、8、q、T、表示数字 1-10。注意:o 只用于单独的 0 和小数空位,T 用于十整数空位。5 是希顶字母 b,9 是希顶字母 q。起小数点作用的是希顶字母 n。如十八:18,三百:3TT,四点零九五:4noqb(念成4ie nE 4o qE bo)
- 表示天干地支时,用 H + 数字表天干,数字 + H 表地支。H1~HT 表示甲至癸、1H~TH、nH、vH 表示马至亥。例:甲午 H17H、 戊戌 H5nH。
- 表示星宿时,用特殊的菱形符号 ◇,◇◇x◇◇ 表示 x 星宿,◇ 念 H,如 ◇◇18◇◇ 表示昴宿。
- xdi8 和 aho 的来源不是特别明确,但是可以确定是先有希顶语再有对应的汉字的。
希顶方言
希顶语进入希顶社区后,发展出了一众方言,这些方言可以按来源分为不同的「系」。
原希系:黄雀飞创造的希顶方言、以及随着社区对希顶语的规范化,从黄雀飞的方言发展来的方言。
- 原希(原教旨希顶语、希顶字母新华语);
- 希灯语(希顶字母旧汉语);
- 〇改希顶语;
- 标准希顶语,标准希顶语同时还是希顶世界线中最常用的希顶语;
- 通用希顶语,是一种有完整的独立语法、更黏着化的希顶方言。
- 希草语,前身是黄雀飞的「希顶字母表形字」,是使用希顶字母拼出汉字字形(如命 aop、希 xxm、顶 jtnV 等),然后直接按呼读音拼出的方言。
希侨系:
- 希北语,即希顶语北部方言,是最早从黄雀飞创造的希顶语和希灯语中脱离出的方言,是普通话音系的希顶语。
- 希沪语,即希顶语上海方言。
- 希侨语,即希顶语海外方言。一部分用法和原教旨希顶语有令人迷惑的差别。部分成员使用。
- 希荆语,希侨语发展来的方言。部首规则、基本声旁分类和希侨不同。
- 希电语,用文本朗读软件捧读希顶聊天字母或者与希顶字母形近的替代字符的方言。
- 希U语,用希顶语读出的Unicode。
希吕系:
- 希吕语,收编扩充字母、力求无限字母的方言,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 2000 多个字母。
- 希卯语,收编其它希顶方言字母、同时收编无限数量字母的方言(因为希吕语只能收集有限个字母)。
还有其它方言,恕不一一列举。
希顶文化
这个我不会写,有没有人帮我写写,就差这个了
🧹 | 此用户是希顶维基管理员。(验证) |
注:本页面及其子页面的所有图片内容应以CC BY-NC-SA 4.0授权(而不是Wiki默认的CC BY-SA 4.0)。